隨著家電維修服務走上網絡平臺,不少電子產品銷售商也做起了維修的買賣,然而以修代賣的經營方式卻讓不少消費者吃了苦頭。近日,讀者王先生向記者反映,他通過網絡修電器,白白花了運費不說,還耗費了他半個月的時間,最后還沒修好。說好不換屏收到電腦變卦了
王先生的筆記本電腦上個月突然黑屏了,他習慣性地上網查詢,感覺像是液晶屏出了問題。于是他與一家維修筆記本電腦的網店取得了聯系。
“前前后后聊了好幾天,自檢聲有沒有,硬盤燈亮不亮,都問得十分詳細。因為其他地方都好好的,我就提出只修液晶屏,運費 AA 制,就是寄過去我出,寄回來店主出,對方也答應了。”王先生說。
在談好維修費后,王先生把電腦寄往店主所給的地址。然而,店主在收到故障電腦后的第二天,就給他打來電話告訴他液晶屏壞得比較嚴重,這個情況修不了,只能換了,換屏要一千多元。對于店主收貨后就變卦的行為,王先生十分氣憤,表示自己不修了,讓店主把電腦寄回來。然而,對方要求王先生把寄回的運費先付了。“說好運費 AA 制,他這是逼我在他的店修,越是這樣我還越不修了。”王先生說。
王先生通過網絡支付運費后,終于收到了自己的電腦,而這樣一來一回,運費花了幾十元,電腦還沒有修好,時間也過去了半個多月。
最后,王先生通過朋友介紹,把電腦拿到附近的電腦城找到一位技術員,在換了一個鎮流器后,電腦修好了。“連請人家吃飯總共花了不到一百元,幸好我沒聽那店主的,花一千多換屏。”王先生說。
利潤驅使網絡維修也沒譜
國家早在2012年就發布了《家電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草案)》,要求家電維修經營者應具備經營資質,從業者要持證上崗。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網上很多從業者其實都是電子產品零配件銷售商,根本沒有維修資質,有些雖然有維修資質,但目的也是為了促進零配件的銷售。
一家電腦維修網店的店主對記者說,以前他也在電腦城租有柜臺,但租金每年都漲,他受不了這么高的租金,所以就開了網店。但網店目前還沒有維修服務這個項目,所以就只能發一些零配件的圖上去,在圖片說明中標注提供維修服務,服務費用完全是靠協商,沒有統一定價。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網上的維修服務還沒有現實中正規,但現實中以換代修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何況網上呢?這主要是由于利益在其中作祟,因為換一個屏動輒幾百上千,而換屏上的零部件只要幾元幾十元,即使加上維修費,修一次也賺不了一百元。而且換下的舊屏消費者大多不會要了,這舊屏上的零件拆下來也能用,如果屏沒碎,修好后還能當新的賣。
如今線上消費線下體驗的 O2O 模式已經慢慢走進人們的生活,服務也成為一種網絡消費品,有專家表示,如果這些 O2O 提供商不能解決誠信問題,不能解決以換代修的問題,那么即使扯起互聯網的大旗,也只是以產品中心的傳統模式的升級版,而不能成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互聯網產品。本報記者薄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