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發布霧霾黃色預警,霧霾危機加重,“5000元一口新鮮空氣”事件持續引爆輿論。面對當下霧霾重污染環境,究竟大眾對“天價空氣”怎么看,平日又有哪些防霾措施?記者通過街頭采訪進行了了解。
“‘天價空氣’是健康投資,成本偏高”、“5000元的產房不能老住、自己家的空氣環境要搞好”、“5000元買個健康環境,是個權宜之計”……采訪過程中,“天價空氣”事件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孕嬰等特殊群體的健康投資、霧霾天高呼吸成本等成為大眾爭論的熱點。
遇上霧霾,大眾是如何應對的呢?眾所周知,霧霾主要通過呼吸進入人體,進而導致呼吸道感染、誘發心血管類疾病。“遇到霧霾天,經常出現咳嗽、惡心、心跳加快等癥狀。”一些對空氣敏感的市民就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霧霾天,3M口罩和空氣凈化器是市民防霾的基本配備;不少人同時選擇乘車出行、清肺食補、注重清潔等多種“平價”防霾方式;重則引發咽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買藥、跑醫院也是“家常事”。
除了侵害身體健康,霧霾對心理的影響也頗大。“一到霧霾天,情緒都會低落不少。”不少受訪市民告訴記者。研究表明,由于霧天光線較弱及導致的低氣壓,確實會使人產生精神懶散、情緒抑郁等現象。
記者了解發現,目前霧霾的負面影響已擴及大眾衣食住行多個方面,大眾選擇防霾的措施也是多種多樣,綜合下來預估是一筆不小的“健康賬”。當我們在談論“天價空氣”的時候,或許霧霾環境下大眾呼吸成本的上升才是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