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是怎樣的?這是個人人都會關心的話題,社區居民每天平均超過10小時的時間在家中度過,社區住戶都希望足不出戶享受到更為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愛助家創始人蔣君認為未來社區應該是充滿人情味和人文關懷的地方,是能為業主提供最好的物業服務、最便捷的商業交易,并且能夠以業主為核心構建一個場景化的科技平臺。
業主+物業+商家全面布局 打造社區場景入口
對比傳統互聯網動輒上億用戶流量的網絡平臺入口,在社區O2O里的線下這一端入口價值也被越來越多的巨頭所看重,智能手機是移動互聯網的“軟入口”,誰掌握APP誰就擁有話語權,比如微信、淘寶;智能 家居 是移動互聯網“硬入口”,誰掌握智能硬件誰就擁有話語權,比如智能家電、智能路由器;社區作為業主生活的基礎,這個入口是被誰掌握?物業,商家還是地產商?愛助家的野心就在于此。他們想以業主為核心,打造物業、商家甚至地產商互通互聯的一個場景化入口。
“這是一個以移動互聯為大背景的智能時代,傳統的生活模式、商業模式早已被顛覆,用戶的時間已經割裂成越來越多的時間段,轉而被定義為不同的場景,無論是生活、社交還是商業,都被賦予新的場景功能。”愛助家創始人這樣說道。社區作為一個服務綜合體,但不是一個有固定屬性的行業。在這里面,有做家政服務的,有做美甲的,有上門維修的。行業眾多,紛繁復雜。所以,這一就是眾多的社區O2O所面對的難題,線下服務的標準化程度越高的服務更容易O2O互聯網化,反之服務復雜度越高成功的項目就更少,甚至還沒人進入到這一領域。所以在很多解決方案里,實際上在解決單一性的需求,只是整個需求集合中的一個小子集,甚至只是一個項。這樣的項目現在看來成功的可能性更高,會走的更遠
相對來說,解決單需求是容易的,可以針對性完善,甚至根本性顛覆。但復合性需求的解決難度就倍數級增加了,需求是明確的,但是場景是又是多元的 。對于需求的整理和需求的判斷,其難度并不亞于創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愛助家不在于解決一個單一的需求,它尋求的是一攬子解決方案。他們從三個方面考慮:用戶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產品需要劃定出社區在這個場景下的需求集合,并且能為客戶提供清晰簡單的需求入口;其次確定需求這個要素的前提下,產品需要根據一定的條件和邏輯提升“契合度”,精準定位,否則會產生需求不匹配的情況;最后就是提供最優的解決方案。
具體到產品層面上,愛助家的規劃更是與眾不同。沒有局限于單一的app,他們開發了三個方向的版本,分別是愛助家業主版、愛助家商家版、愛助家物業版,這三個app既獨立又統一,獨立的是不同的形式,統一的是后臺數據的互通互聯。
大數據挖掘是關鍵 高頻應用是前提
眾多社區O2O的創業潮中,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將重心放在基礎服務的整合上,所以你會看到美食、美容、美發、美甲、洗車、干洗、推拿等領域如火如荼,用戶需求很明確,解決方案臻于完美,但是在用戶入口的問題上,卻馬失前蹄,只能靠不斷的補貼,不斷的優惠去引流。而這種方法,只能培養用戶的短期習慣,拼的不是創意,拼的是資本。
這或許是社區O2O行業最大的問題。如何真正成為用戶的入口,如何挖掘精準的用戶數據,用什么樣的邏輯加以處理,可能成為社區O2O最大的障礙。作為社區服務的一個代表,愛助家卻另辟蹊徑,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緊密綁定物業公司,將移動互聯網與物業管理的流程體系結合起來,用互聯網管理平臺來提高物業內部管理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時,物業公司在接入愛助家的平臺時,也接入一個增值營收平臺。從日常消費商品、生鮮特產等配送,到干洗服務、維修、家政等生活服務類O2O業務,都可以借助愛助家接入第三方的服務,并通過物業推送給業主,而愛助家則和物業分成這部分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們并不與物業爭奪用戶的主導權,而是幫助物業建立互聯網服務體系,以一個社區商業方案解決商的身份緩和地切入社區O2O。在切入的同時,愛助家就可以通過平臺分析業主用戶行為,其中包括教育、 家裝 、醫療、房租租賃、社區金融等,掌握這些消費“痛點”,就是掌握住社區居民消費的先機。原來物業公司不知道賣什么推什么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物業增收,收入多元化,更加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為了提升app的高頻應用,愛助家全新推出“快門”功能。所謂“快門”是指利用智能手機,采用藍牙 4.0 技術實現傳統門卡,鑰匙開門禁和訪客授權的功能,在藍牙開啟的狀態下使用不需要配對和聯網,有使用限制低,成本低,速度快的優勢,極大地方便了業主。這一技術的開發,使得“愛助家”APP成為高頻應用。
在愛助家創始人蔣君看來,完美的社區服務平臺,是基于業主需求與市場格局,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鏈接,以LBS定位與跟蹤技術為基礎,以精準個性化為體驗,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才是未來商業的戰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