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家具行業需求兩極分化,將呈“啞鈴型”
在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出口的增速都比較平穩的情況下,家具行業的規模與房地產息息相關,我們根據死亡率和出生率預測了2030年的人口分布,指出20-44歲的人群(主力購房人群)數量已達巔峰,占比將從2010年的33%降至24%,25-35歲的人口(首套房主力購房人群)占比也將從15%下降到9%。
由此來看,整個家具行業的需求總量在未來十五年難以再次出現連續的高增長,企業需要抓住需求類型、需求層次的變化,找到新的提高利潤的方式,注重有潛力的細分行業才是王道。
國內家具需求將由“金字塔型”轉為“啞鈴型”
由于人均家具消費水平低以及家具制造企業長期依賴出口品種單一的家具,我國家具行業的整體檔次較低,呈金字塔形,約80%的家具企業為中小型企業,生產銷售低檔家具。然而,這一現象正在改變。一方面,隨著城市中高產人群數量、星級酒店家具需求的增加和消費觀念升級,高檔家具和個性化家具的需求逐漸提高。另一方面,城鎮化的發展導致一些低產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帶給家具行業新一輪的低端需求。
星級酒店與大眾富裕階層的增加為高檔家具行業帶來契機
星級酒店持續增長,替換家具需求即將迎來高峰。星級酒店是高檔家具消費需求的一大來源,我國的五星級酒店數量從2006年的302家增加到了2013年的739家,CAGR為12.85%;四星級酒店數量從2006年的1,369家增加到了2013年的2,361家,CAGR為9.46%。我們將星級酒店對于家具的需求分為:
1)新增家具需求。自2006年以來,我國五星級酒店年均增加客房1.93萬套,四星級酒店年均增加客房2.78萬套,我們估計五星級酒店每套家具花費10萬,四星級酒店每套家具花費6萬,則這些酒店對于新家具的年均需求為36億。
2014年7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要增強旅游業發展動力、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大力開發老年、民俗、養生旅游等。因此,我們預計星級酒店的建設腳步會繼續。
2)替換家具需求。一般的四星級、五星級酒店規定五年換一次家具,按照這個頻率,我們預測我國即將迎來一波替換家具需求的高峰,2013年我國的星級酒店家具替換需求約52億,而2017年,我們預計我國的星級酒店家具替換需求近130億。
我國大眾富裕階層人數的增加為高檔家具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我國的大眾富裕階層人數在2013年有1,197萬人,預計2014年會達到1,401萬人,同比增長17.04%,增速較快。其中,大部分人正處在購房主力人群的年齡,40歲以下的人數占比為53.6%,50歲以下占比超80%。此外,他們的子女年齡也偏年輕化,10歲以下、10-20歲以下、20-30歲各占34.2%、32.5%和24.4%,這樣的人數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的年齡結構使得他們所帶來的新婚家具需求逐年遞增。
消費觀念的改變與精裝修房共同推動定制家具行業的規模增長
定制家具也就是為客戶量身定做,個性化設計,并且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的家具。雖然定制家具進入國內市場已經十余年,但仍屬于新興行業,占整個家具市場份額的10%左右,發展潛力巨大。定制家具很好地滿足了家具的使用空間差別和使用者個性需求的差別,隨著家具消費群體年齡結構年輕化,個性化的需求成為了裝修的第一訴求,因此也給定制家具制造企業帶來機遇。
根據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實木定制專委會發布的《2013中國定制 家居 行業發展與消費白皮書》,目前我國約1億戶城市居民家庭中,整體廚房、衣帽間、私人酒窖等擁有率僅有6.8%,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的35%的平均水平。此外,約有29%的城市居民家庭表示,將在今后的3至5年內購買安裝整體 家居 。未來5年我國整體定制 家居 的需求總量或意向購買量約為2,900萬套,平均每年580萬套。
精裝修為整體定制家具帶來機遇。我國的精裝住宅占比相對較低,全國平均精裝修比例不足10%,2011年,北京上海的精裝住宅占比都在21%左右,廣州為32.9%,遠低于發達國家的80%,有著廣闊的上升空間。日本在1966-1975年經歷了住宅精裝修和產業化的黃金發展時期,其驅動因素主要有三點:1)戰后一代對城市住宅的條件和裝修要求較高;2)裝修裝飾人工成本上升使得批量化裝修成為必經之路;3)政策推動。這三大驅動因素與我國的現狀吻合,收入上升的城鎮居民對于住宅越來越高的要求,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住建部對于精裝修房的鼓勵將驅使我國精裝修住宅的發展。2012年,我國各大地產開發商的項目中,精裝修的項目比例均超過了50%。
精裝修住宅的增加意味著對于整體定制家具的需求增加,同時,直接向房地產商等大宗客戶進行銷售家具節省了企業的營銷管理費用,我們預計這將成為定制家具制造企業的一大利潤增長點。
低端家具需求依然是我國家具市場規模的基石
低端市場規模巨大是我國家具行業的現狀,受城鎮化的影響,大量消費能力低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將為新的低端需求提供動力。
行業格局松散,龍頭企業機會良多
從趨勢和外部條件來看,家具制造行業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開始進入平穩增長期,因此,家具制造企業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利潤的增長需要依靠擴張市場份額和品牌戰略來實現。
整體行業集中度低,整合將從床墊和定制家具中展開
多層次需求結構和低端需求大是我國行業集中度過低的兩大原因家具制造行業有著進入門檻低、消費者選擇目標多樣的特點,因此各個國家的家具行業集中度都較低。我國最大的家具制造企業宜華木業占市場份額不到1%,前10大企業的市場份額不到3%;作為世界第二大家具生產國的美國也是如此,美國前50大家具制造企業的份額也只有40%左右,集中度比我國稍高。我國家具制造行業相對美國集中度更低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我國城鄉、東中西地區發展不平衡形成了多層次的需求結構,單個企業的產品難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大多數企業都只專注于某一個消費層次。
第二是低端家具需求龐大,消費者品牌意識差,同時行業標準欠缺,這直接導致我國以低端消費者為目標的中小型家具制造商數目多,據統計,我國80%的家具制造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一方面,這些家具企業的產品毛利率低(15%左右),他們沒有足夠的費用空間去實現大規模的全國性擴張,另一方面,他們的資本實力有限,整個行業難以出現大規模的兼并重組。
雖然整個家具行業集中度低的現象一時難以改變,但是一些細分子行業的集中度有望在未來得到提高,例如床墊行業和定制家具行業。床墊行業有集中的空間和動因,優勢品牌有望快速擴張美國前10位的床墊制造商占市場份額超過了75%,而我國前八大床墊品牌的市場份額只有11.16%,床墊龍頭企業喜臨門只占3.98%,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床墊行業歷史較短,功能性的特點沒有被普遍認識,市場份額仍然被同質化
產品占有。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睡眠質量,我們認為擁有技術優勢和自主品牌優勢的企業會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重制造、輕質量的小企業會因為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而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