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電視機,配兩個遙控器,沒有孩子幫忙,根本找不到臺”“電飯煲的功能越來越多,字卻越來越小,經常點錯按鈕”……近年來,家用電器越來越智慧,但是對老年人卻越來越不友好。
“老年人群體由于支付能力、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等種種原因,難以享受到智能技術帶來的便利。”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創新研究院主任李金波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曾提出加強智能家居適老化改造的建議。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幫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不僅有助于提升他們的生活便利,也有利于創造巨大的經濟社會發展空間。
近年來,盡管一些家電企業已經開始適老化探索,比如,美的集團推出適老化家居品牌美頤享,海爾集團成立適老產業平臺,格力電器推出銀發產品系列,等等。但相對于整體智能家電品類來說,適老化產品仍難以匹配市場需求。據億邦智庫發布的《2023年銀發人群消費趨勢洞察報告——家用電器篇》顯示,從天貓供需指數看,適老家電行業需求側漲幅遠超供給側。
“除了專門給養老機構設計的家電外,一般家庭中的家電都是全家共享的,不可能只為老年人服務。”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檢測所副所長李紅偉告訴記者,目前,適老家電尚處于起步階段,專門的適老家電還比較少,更多的是對家電做適老化改造。
“有的老年人視力退化快,但聽力沒問題,可以提供語音交互功能;有的老年人聽力退化快,可以考慮用圖像、手勢、觸摸或視覺交互來服務。”李紅偉說,家電企業應按照老年人的能力層次,分類設計老年人適用的家電產品,或者根據老年人年齡增長對軟件進行動態升級。
作為衡量產品質量的重要尺度,適老家電的標準體系也亟待進一步完善。李金波表示,應鼓勵和支持各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制定智能產品適老化設計標準,讓更多智能產品變得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應用。
“檢測工作的開展一定要有標準,所以針對各類適老家電的標準開發是首要任務。”李紅偉說,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63億,且需求是分層的,必須盡快補齊標準體系這塊短板,否則對市場普及不利。
據了解,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從2021年開始制定家電適老化標準,目前已經推出了12類適老家電的標準和4項國家標準。12類適老家電涵蓋家用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吸油煙機及灶具、凈水及飲水設備、熱水器、坐便器、多聯式空調機組、電飯煲、家用即熱式熱水器、智能家居控制終端,4項國家標準包括面向老年人的家用電器設計導則及用戶界面設計規范、適老智能家電系統架構模型及通用技術要求。
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的適老家電產品價格較高,一款電動多功能護理床的售價在1.5萬元左右,適老坐式沐浴器的售價在1萬元左右。
“各類適老家電的技術和標準開發有一定難度,但更難的是成本。”李紅偉說,這需要行業企業和機構各方形成共識、共同努力,將來搭載智能適老技術的家電規模上去了,成本就可以分攤,價格就可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