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6/29 9:19:39 來源:IDEAT理想家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wǎng)
在東京設計周開展的同一時間段內(nèi),走訪遍覽東京都內(nèi)與 家居 設計有關的活動,才是真正的趣味所在。
提及東京設計周,很多人會立馬聯(lián)想到每年秋季它在明治神宮外苑繪畫館前設立的巨大會場。但是,對于我個人來說,在東京設計周開展的同一時間段內(nèi),走訪遍覽東京都內(nèi)與 家居 設計有關的活動,才是主要日程。為什么?因為那些才是真正的趣味所在。


由Jasper Morrison監(jiān)制的“Chairs,Baskets+Books”著重展示蘊含“用之美”的日常家具與用品。標題說起來,東京設計周,直到1990年代為止,都是將當年米蘭國際家具展上發(fā)表的新作搬上日本舞臺的秋季檔,由各個 家居 品牌店主導進行的展會目的在于讓觀眾了解產(chǎn)品作用和設計樂趣。不過,在2000年之后,隨著日本逐漸升溫的 家居 熱潮,專門為企業(yè)和建筑設計類學校提供展位的大會場也開始應運而生。街面店鋪的展示供免費觀賞,大會場的入場門票則要收費2500日元。無可避免地,東京設計周已經(jīng)從一場單純欣賞設計的活動變成了每年參觀人流超過10萬人次的巨大商業(yè)活動,東京設計周甚至還成立了自己的株式會社。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大型企業(yè)的參加,活動的規(guī)模變得愈發(fā)龐大,可在內(nèi)容上也變得更為平均化、越來越無聊。雖然大會場中也有非常吸引眼球的展示或者意義深刻的講座,但是大多數(shù) 家居 設計愛好者仍然把重點放在會場外 家居 店的參觀巡禮。這一現(xiàn)象,只要翻閱每年這一時間段《Casa BRUTUS》發(fā)行的設計周導覽增刊就能一目了然。作為重點被專題報道的,幾乎都是在東京都內(nèi)各個店鋪進行的各色小型活動,海外人氣設計師特地為東京設計周帶來的最新創(chuàng)意通常也都會在這些地方登場。
2016年參加東京設計周的店鋪一共有103家。在聚著眾多 家居 設計類店鋪的青山外苑前,Cassina ixc.有Ron Gilad、Magis Tokyo有Konstantin Grcic等設計師的特別展示,在那些明星設計師出席的開幕活動上,眾多相關業(yè)者紛至沓來。雖然沒有大師級的“明星效應”,瑞典掛壁式置物架品牌String卻憑借將一套邀請真人房客入住的“The String Apartment”公寓在去年設計周上收獲了高度評價。4位室內(nèi)設計師受品牌邀請,在使用了String品牌產(chǎn)品的屋內(nèi),通過不同的造型裝飾來呈現(xiàn)各自的風格。每一個房間都讓人備感親切,仿佛到友人家中作客,整套公寓以此讓普通觀眾切身體驗“生活方式”的概念,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不必購買出自大牌設計師之手的高級家具,也可以擁有自我風格,實現(xiàn)時髦雅致的生活起居。這些傳遞出 家居 精神根本的展示撥動了許多人的心弦。

瑞士建筑設計組合Atelier O.在展覽“Material Play”中展示著由日本特色原材料所組成的獨特世界。倘若要總結最近一屆東京設計周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那免不了要聊聊那些將當代設計與傳統(tǒng)手工藝緊密聯(lián)結的展覽。比如,在Maruni東京舉行的、由Jasper Morrison監(jiān)制的“Chairs, Baskets + Books”展覽。在這里,以“手工制品、日常生活、器物的品質(zhì)”作為概念,使用了Morrison自己的著書以及寺山紀彥(Norihiko Terayama)使用日用雜貨制成的藝術裝置,也展示了Maruni木工家具和其他許多優(yōu)秀的日常生活用品設計。簡約的木質(zhì)家具上放置著古早籃子與手工制作的工具,在安靜的空間內(nèi)呈現(xiàn)出使生活之美變得豐富起來的思維方式。Morrison在新書《The Hard Life》中介紹了工業(yè)化前時代的保加利亞無名手工藝人制作的生活用品和工具,相關的照片也在展覽中陳列。我想,看了這些照片之后,許多人都會聯(lián)想到柳宗悅吧。在越是普通的生活用品中,越是蘊藏著美。這種叫做“用之美”的想法,在今天已經(jīng)超越了民藝的范疇,放在現(xiàn)代設計領域進行思索也是理所應當?shù)摹orrison也在這次展覽中說了以下這番話:“許多優(yōu)秀的設計,并不是從設計的學校中誕生的。這些由普通人制作的東西,存在于‘設計世界之外’,也許比‘設計世界之內(nèi)’的器物更具有高品質(zhì)。對于這樣的事實,我們必須要更多思考才行。”

可以伸長縮小的Oiphorique落地燈與和風語境完美相融。在AXIS Gallery呈現(xiàn)的瑞士建筑設計組合Atelier O 的展覽“Material Play”中,也同樣可以看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獨特邂逅。Atelier O 通過集合原材料、音樂、影像、重力、芳香等各種元素,令參觀者達到五官上的多元享受,成為組合作品的一大特征。展覽中,使用了岐阜縣美濃市出產(chǎn)的手漉和紙制成的裝置作品首先映入了觀者的眼簾。像活物一般可以伸長縮小的高人氣Oiphorique落地燈則在日式榻榻米的房間里展現(xiàn)著它的和風造型。此外,由和紙制作而成的傘形香氛擴散器、杉木紋壓縮板材材質(zhì)的餐椅和餐桌等,也向人們展示出由日本特色原材料所組成的獨特世界。親臨現(xiàn)場的團隊一員Louis Armand這么說:“就像料理人一面嘗試不同食材的組合、一面思考好吃的菜式一樣,我們也一直在嘗試各種各樣的材料。日本有非常多的精湛工藝。這一次使用了很多來自岐阜縣的材料,我們今后想要繼續(xù)探尋其他地區(qū),尋找不同的材料。”日本傳統(tǒng)工藝和歐洲實驗精神的融合讓人感到心潮澎湃!此外,在2016年迎來400周年誕辰的有田燒,也因為有了年輕匠人的加入,同國內(nèi)外16組設計師一起,發(fā)布了全新的有田燒品牌“2016/”,成為設計周中的一大熱議話題。


石卷工房強調(diào)DIY的可能性,這幾把公房出品的椅子在“Highlight”展覽中呈現(xiàn)。彩色涂料來自天然涂料制造商mizucolor。攝影:Masaki Ogawa
打破各種障礙,進行多元的跨界合作,由此誕生出新的事物。在2016東京設計周上,令人感覺到強烈可能性的展覽是在由建筑師蘆沢啟治(Keiji Ashizawa)運營的小石川畫廊(Design Koishikawa)內(nèi)進行展示的“Highlight”展覽。從海內(nèi)外收集來的、批判現(xiàn)代社會消費模式的藝術作品,特別是石卷工房(Ishinomaki Lab)那些帶有強烈DIY色彩的作品,讓人不得不思考設計的力量。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之后,石卷市的市民在盡可能的范圍內(nèi)自己動手修繕了房屋、商店,蘆沢啟治由此看到了DIY的原點和可能性。為了打造面向本地社區(qū)的工作坊,他向設計同伴尋求協(xié)助,成立了石卷工房。在與當?shù)馗咧猩煌_展的工作坊中制作市民需要的長椅,也制作震后過渡型住宅所需的家具等物件。在設計周這樣的場合,他想到了設計該如何對災后重建作出貢獻的議題,還有“使用簡單的加工和平易的技術完成家具制造”等提案,不失為一個重審家具設計現(xiàn)狀的機會。
設計周的魅力,常常在這些小型的、但意味深長的活動中遇見。這些年,無論是設計師、 家居 品牌還是買手精品店,都在關注更為邊界的部分,曾經(jīng)被忘卻的地方性手工藝文化、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或者是地域的復興......人們嘗試將它們與當代設計緊密聯(lián)結,這些都讓人感到非常欣喜。跨出商業(yè)的主導,而認真思考如何將設計與世界關聯(lián)起來,讓人越發(fā)著迷于設計。從這個角度來說,明年我也希望繼續(xù)關注那些小小的卻很踏實的展覽活動。撰文:美帆 / 翻譯:許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