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聲
過去幾年,租用伊萊克斯這一洋品牌,通過貼牌代工進入空調全產業鏈競爭還不過癮,近日家電零售商國美正在計劃加大自有品牌“國美空調”的市場推廣力度,在原有TCL空調代工的基礎上,正在考察新的代工工廠,并希望在2018年的空調市場上“分一杯羹”。
就在今年8月成功以“共享空調”這一經濟新浪潮在市場上一炮打響的美博空調,在最近幾個月的市場拓展中不只是收獲商家的訂單,還能每月都有大事件、大動作,收獲加大投入主動搶奪2018年市場蛋糕的斗志和信心。其于11月27日正式成為國際籃聯2019籃球世界杯新西蘭國家男籃的頂級贊助商,希望借助體育營銷這張牌提升品牌影響力,實現內銷海外兩大市場的全面開花。
同樣作為慈溪家電業經歷多次“大浪淘沙”沉淀下來的優秀企業代表韓電集團,投資自建的空調工廠也將于今年12月中旬全面投產。這不只是意味著,韓電從冰洗業務正式向空調業務“大步伐”挺進,同時還暗示著企業負責人對于今后幾年空調市場的持續看好。事實上,空調市場可以“薅羊毛”的空間少則1年,多則2年,這也成為韓電自建空調工廠的最大信心所在。
雖然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科技在今年8月推出一款1.5匹變頻空調后,其市場就迅速陷入了平靜。當外界普遍對于小米拿一款定價高于格力、美的的產品,就想在空調市場分一杯羹的能力普遍表示懷疑,卻忽視這一動作背后的商業信號,那就是中國空調市場的商業前景和魅力,不只是讓眾多家電廠商“垂涎三尺”,甚至連互聯網企業都不希望錯過。
就在今年10月下旬,產能達700萬臺,涵蓋家用商用的奧克斯新智能工廠投產,還將在安徽馬鞍山投資建設800萬臺的智能空調產業園。早些時候,海爾空調在合肥推進400萬智能制造基地建設,并將在明年3月正式投產。至此2017年青島海爾季報披露的新增1500萬產能,包括鄭州、膠州等已有互聯工廠進行技改擴產實現新增產能500萬,再加上11月投產的海爾印度工廠,已實現1000萬新增產能落地。擴產能已經成為空調大巨頭們的普遍動作。
最近幾個月來,關于中國空調市場的蛋糕到底還有多大?空調市場的機會還有沒有?2018年空調市場到底是漲還是跌?這一系列問題,是很多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都在關心并關注的,雖然沒有人能給出100%的答案。但是透過最近一段時間,上述一些企業的動作卻可以看到,對于2018年空調市場大家普遍是信心高漲,更重要的都在選擇寒冬市場就提前備戰。
可以說,面對越來越冷的天氣,以及低迷的市場,家電市場在經歷了雙11狂歡節之后,迅速陷入了一輪低迷,甚至不少家電廠商就此準備“冬眠”。但是空調產業卻給了很多家電廠商新的信心和動力。這表明,即便是一線市場消費需求的低迷,整個出貨的不暢,甚至是渠道提貨的積極性偏低,這卻不影響至于2018年度市場操作的提前引爆。
過去幾年來,空調市場的蛋糕不只是吸引蘇寧、國美等家電零售企業,紛紛通過租用洋品牌的方式挺進空調市場搶食。如今,隨著國美赤裸裸拋棄對洋品牌的依賴,直接以自有的渠道推廣能力實現國美自有品牌的空調銷售,這將會在整個家電制造、家電零售產業掀起一股“進軍空調產業”新熱潮。零售商從賣空調到造空調,看上去并不復雜。
雖然目前國美空調只有5款掛機、2款柜機在國美商城銷售,接下來隨著加大力度啟動外部的加工生產,這將會增加新的品類和銷量。同時,這也會帶動包括蘇寧、京東、阿里等零售巨頭,直接介入自有品牌空調業務的經營。這種猜測并非沒有先例。雖然如今蘇寧通過租用“惠而浦”品牌進入空調市場,但多年前蘇寧曾投資多家空調工廠,盡管遭遇失敗卻堅定蘇寧進軍空調等家電制造產業的信心。目前蘇寧的家電制造業務涵蓋空冰洗、廚電、小家電等多個品類,擁有多個品牌。
同樣,雖然京東目前還未釋放進入空調等大家電整機領域的動作,但是在電飯煲、電水壺、豆漿機等生活電器領域,京東早已拿自有品牌進軍和布局。同樣阿里旗下的天貓,雖然當前只是通過TCL貼牌的方式進入自有品牌的電視OTT盒子制造和零售,但這卻為其接下來進入空調等家電領域,提供了可能。
今年以來,空調市場的持續火爆,已引發越來越多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以及電商、大連鎖等渠道商的參與。相信,2018冷年空調市場的新一輪決戰將在今年3月初打響,這將決定一些企業的去留和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