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文.托勒夫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曾大膽預言,在未來工廠將與每個具體的人融為一體,變成微型工廠。也許這樣的預言離完全實現還有一定距離,但是海爾透明工廠打造的與用戶互利共贏的共生圈已經初步展現了書中的場景。通過打造行業首個透明工廠,海爾向用戶開放其制造基地,在用戶和企業之間搭建起互通互聯的“眼線”,讓用戶隨時隨地參與其生產的“機密”。
8月12日,海爾舉行三無發布會,宣布向全世界開放其三大互聯工廠,日前,海爾佛山洗衣機互聯工廠也加入到“眼線行列”,繼續擴大直播范圍。據悉,海爾在全部互聯工廠中安裝了攝像頭,全球消費者可以通過分布在每個互聯工廠的攝像頭直接看到工廠的實時生產畫面。并且,即便你不是海爾的用戶,也可以通過“海爾生活家電”微信公眾號隨時上線查看。
記者了解到,多數制造型企業出于技術保密等原因其工廠不會向用戶開放,產品從設計到生產的每個步驟對用戶來說的都是封閉的。這種用戶和企業之間的封閉與阻隔導致了不少問題。比如除了企業宣傳資料,用戶無從了解更多的信息。其次企業反應較慢,除非看到或使用產品,否則用戶無法向企業反饋產品的相關信息,而一旦用戶發現了問題企業再做出反應恐怕已經為時已晚。
如何改變這種封閉局面帶來的不利?海爾“透明工廠”有針對性的實現了兩大突破:第一,海爾“透明工廠”可以真正實現生產全流程的可視化。第二,海爾“透明工廠”可以實現產品的個性化定制,能夠為用戶提供上百種柔性定制方案,滿足用戶個性化定制需求。
據悉,加上近日剛剛開放的佛山洗衣機工廠,海爾目前已在沈陽、青島、佛山和鄭州四個城市建立的透明工廠。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攝像鏡頭查看海爾制造基地的內部情況,了解產品的實時生產情況,打破了用戶和企業之間的阻隔,實現互聯互通。
業內專家表示,通過這樣的方式,用戶可以直接監督生產,而反過來這樣的監督又促進海爾產品質量的提升,如此往復循環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共生圈,這對行業具有開創性意義。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用戶對企業的參與將只增不減,而唯有與用戶攜手共榮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海爾的透明工廠已經明確的傳遞了這樣的信號,信息社會下用戶和企業割裂的時代已經結束,企業與用戶將會成為互利共贏的共生體。打造企業用戶共生圈已經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