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五環,你比六環少一環”,今年春晚德云社小伙兒岳云鵬火了,全國人民也跟著發現北京城已經從二環路修到了七環路。那大家知道“一環”在哪兒么?其實“一環”就是城中之城——紫禁城,城里只有一戶人家,皇帝。霞公府公寓往西500多米就是這座聞名世界的紫禁城,讓我們一起從王府井霞公府出發尋找”super china“的北京力量。
從霞公府往東溜達幾步到大紗帽胡同,走200多米進入南口袋胡同,不遠就是著名的北京協和醫院,醫院里早先有口水井,挖到215米也沒碰到基巖層——據估算北京城下的沉積層有300多米厚。自更新世以來(從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曾經拍打著太行山脈的海水逐漸退后,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逐漸占據華北平原,平原中心地區由黏土和黃土覆蓋,這構成了古老北京的城市基礎。北京城就在兩條大河中間——永定河與潮白河在悠久的歷史中對城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水利和交通方面。
“古代通道”說白了就是古時候南來北往的居民們,肩扛馬馱著貨物,沿著山根兒走出的一條路。南方居民順著巫山、秦嶺、大別山、太行山等山脈的山根兒一路向北,就能遙看到燕山山脈,穿過最后一個險阻——渾河渡口,最終抵達一座可繼續向北通往蒙古、遼東、朝鮮等地區的重要中轉城市——北京。為什么非要沿著山根兒走?因為我們國家東部平原上的河流龐雜兇猛,以黃河為例,歷史上改道泛濫無數次,因此就探索開辟出了在低海拔地區沿著山根兒跋涉的道路,一條最為固定、安全的“古代通道”。幾千年來,北京即是”古代通道“的終點,又是人們前往北方的起點。
如果從王府井霞公府出發,穿過北京飯店貴賓樓過了長安街往南,走北京市委市政府門前的正義路到前門東大街往西拐,過了天安門廣場就是前門西站,這里就是清朝“平漢鐵路”的首發站,這條中國最早的鐵路便是在咱們老祖宗走了幾千年的“古代通道”上建起來的近代升級版通道。現在,這條從北京到武漢的鐵路往南延伸到達廣州,“古代通道”也就升級為了現代急速版——京廣鐵路。
說到這兒,我們可以理解為大陸的力量成就了北京城,而三面磅礴的山勢配合兩道凌厲的水勢也讓北京成為中原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打打鬧鬧兩千多年的要沖關隘。
燕山山脈和太行山脈把北京包在手心里捂著,其中燕山山脈是歷史上中原農耕區與北方游牧區界線的一部分,上面修起來的長城就成為了這一地帶的具體象征。這條農牧交界帶西起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東迄太平洋海岸,長達2400多公里。可以說,這條界線標志著世界上最重要的社會分水嶺之一,即由無數小農家庭組成的中原地區與廣泛分布著掠奪性游牧民族的北部邊疆地區,而后者只在最強盛的中原王朝統治下偶爾臣服一下。不管怎樣,并非沿這條界線分布的所有地區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位于北京北部及東北部的燕山山脈正是這一界線中的要害部分。這是因為,那里有整條界線上從游牧草原至農耕平原的最短天然通道。也正是因為扼守著如此重要的門戶,北京城的戰略地位才格外重要。
歷史真人秀案例就是明成祖朱棣不僅從北京開始發家,還搶了侄子的江山,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并以此為基地五次遠征蒙古,大軍強悍至極,穩定北疆多年。朱棣21歲做了燕王,霞公府與燕王府正中間就是故宮,從百度地圖上看一左一右極為對稱,兩府相距2000米,燕王府是在元大都原來的位置上建起來的,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園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