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傳統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交鋒,從不同的行業出發,但隱約中卻有相似的轉型目標——智能 家居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心態,將互聯網創新深度融合于各個傳統行業。
傳統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交鋒,從不同的行業出發,但隱約中卻有相似的轉型目標——智能 家居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心態,將互聯網創新深度融合于各個傳統行業。
格力電器2014年營業收入已達到1400億元目標,但是營收增速、凈利潤增速明顯下滑。僅靠以人力、銷售為驅動不足以支撐企業繼續快速發展。格力進軍手機,并非拋棄空調主業,更有可能是將手機作為智能 家居 中,與空調等家電相結合的智能終端設備。
在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宣告與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10億賭約”無效一個多月后,格力突然跨界做手機了。
3月18日,董明珠在某公開活動上突然表態,格力手機已經做出來并在使用。
格力造手機之所以備受關注,源起此前董明珠與雷軍之間的10億賭局。一年前,在某頒獎晚會上,董明珠與雷軍許下了價值10億元的“賭約”:賭的是5年后,小米的銷售額能不能超過格力。
這是一場傳統家電企業與新興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對決,輿論一時為之側目。當時,小米手機年銷售額為300億元,格力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不過,賭局沸沸揚揚一年后被董明珠單方面撤銷。
但格力面對“互聯網+”如何轉型的問題并沒有消失,但對于移動互聯時代下的格力應何去何從,仍是其縈繞不去的課題。
跨界意在智能 家居 ?
“我們目前沒有收到關于格力手機的任何信息。”3月19日,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詢問時表示。但據知名電商專家龔文祥在微博表示,“格力手機的定價為1000元,目標是2015年銷售1億部,和小米手機目標一致。”
不過,外界對于這次格力造手機普遍并不看好。家電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認為,格力從空調、冰箱、小家電一下子跨界數碼產品要做手機,無論從現有生產、銷售渠道還是售后服務上都得從零開始,是一個過于“任性”的決策。
“手機的生命周期本來就只有兩年左右,移動互聯時代下更是快消品,格力試圖將其打造成耐用品,這是一種典型的傳統制造思維。”劉步塵認為。
早在今年1月,董明珠便透露出格力要做手機的苗頭。當時董明珠稱,“我要做手機,分分鐘,太容易了”,“做手機肯定會超小米”。
僅過兩個月格力手機橫空出世,速度之快讓業內人士都覺得格力有可能是采用代工模式,而曾經和格力有過姻聯傳聞的魅族、奇虎360、酷派等公司成為了最有可能對象。
去年2月,董明珠和魅族科技董事長兼總裁黃章曾私下進行交流。隨后格力高管前去魅族廠區參觀。據一位魅族高管透露,格力當時確有合作意向,但雙方最終卻沒有談攏。“對于魅族來說,需要的是互聯網渠道,而這方面卻是格力的弱勢,我們沒有看到格力的互聯網基因。”
據格力電器證券事務代表透露,格力做手機主要是為了布局智能 家居 。事實上,在國內三大白電集團中,海爾和美的在智能 家居 上的發展力度遠勝格力,而隨著海爾與阿里、美的與小米的先后結盟也讓董明珠倍感壓力。
今年年初,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親臨格力工廠參觀,業內有傳格力將聯手360合作做手機,更有消息稱雙方有意共同發展智能 家居 。不過,一位360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公司近期將發布360單獨開發的智能 家居 平臺。此前,360與奧克斯、咕咚音響、老板電器都有就智能家電/ 家居 方面進行合作。
但劉步塵認為,手機在智能 家居 中扮演的角色并不重要,只是傳感器信息和數據的控制端,“如果為了做智能 家居 而去做手機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董明珠的壓力
去年以來,包括長虹、海爾、美的、創維、三星、西門子等國內外家電巨頭都先后發布其智能 家居 戰略。在剛過去的3月11日,海爾以及美的都先后公布智能 家居 戰略的進一步落地計劃。相較之下,格力僅在去年3月低調外解釋過其智能 家居 藍圖。
一位格力前員工向本報記者表示,董明珠對于智能 家居 一直持懷疑態度,但出于競爭對手及外界對智能 家居 的熱捧壓力又不得不發展。
董明珠此前表示,格力每年營業額20%的增長空間來自三方面:中央空調、更新換代以及生活電器。近年來,格力先后多元進軍冰箱、凈化器和生活電器領域。一位家電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晶弘冰箱的質量不錯但可惜定價太高,加上海爾、美的、海信(容聲)、奧馬等冰箱前五位已牢牢占據市場,因此晶弘冰箱一直推不開。
此外,在去年要實現1400億元銷售目標的高壓下,格力公司內部員工流失明顯有所增加。創維一位高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該公司去年6月成立的空調公司從格力內部挖了不少人,其中大部分是研發人員。
據格力電器最新披露的業績快報,2014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400億元,同比增長16.63%,同比凈增接近200億元。但光鮮業績的背后是渠道壓貨和價格戰。在去年國慶期間,格力主動發起二十年來首次價格戰,不惜斥資百億來補貼終端以消化庫存。
劉步塵分析認為,年增200億元的銷售目標讓格力不得不為此制定激進的生產計劃,但去年空調銷售情況一般,導致格力庫存高企。
據劉步塵預計,今年格力的總出貨量大約在5000臺到5500臺之間,盡管仍是空調銷售的第一大戶,但與第二名的差距已在逐步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