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許久的知名記者、主持人柴靜攜個人視頻新作《穹頂之下》宣告歸來,并在短短幾天把霧霾這個國際性環境問題推向了輿論尖峰。全片103分鐘,柴靜走訪多個污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汽車是最大污染源之一”、“北京的污染源中,最大的就來自機動車”的問題背后揭露的是排放標準車輛造假的幕后現象。在汽車特別是柴油車的尾氣排放易造成室外污染之時,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不合格 家居 建材引起的持續性室內污染問題更加觸目驚心,完善建材檢測監督、建立有序市場競爭,將有望破解這場看似天災實為人禍的“室內霧霾”之害。
現象:行業“造假”亂象成潛規則
早在柴靜披露排放標準車輛造假現象之前,2014年5月,央視連續報道了市場存在“國四”排放標準車輛造假的現象,許多經銷商采用“國三”標準的車輛,甚至“國二”標準的車輛冒充“國四”車輛銷售。在2014年這場假國四清查行動中,據某輕卡品牌銷售負責人所言,“這在行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相關檢查只是偶爾才有,避過緊要風頭就沒事了,其實各行各業都存在著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
據透露,在建材行業內由于行業標準不一,建材品牌雜亂多、宣傳虛高等“造假”現象早已普遍存在,自從去年建材造假門事件相繼被爆出質量問題后,建材市場上出現的偽造檢測報告,出售偽劣裝修材料等行為也陸續被曝光。據報道,“達芬奇事件”曝光后,包括家具行業在內的所有建材行業都遭遇了集體誠信危機。不少建材商家也開始打起“環保牌”,但隨之而來的建材環保認證泛濫的現象也日趨嚴重。
根源:標準缺失不完善虛假宣傳玩概念
全國裝飾綠色優質材料維舍卡頌石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建材產品虛假成分太多了,很多都是企業為了營利而做的虛假宣傳,不了解的消費者就會被忽悠。”而談到品牌造假的根源問題時,他說,目前很多 家居 建材企業尚處于野蠻競爭、小國林立的時代,再加上行業標準缺失、監管不到位,一些企業便得以魚目混珠。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建材行業市場的迅速發展,建材行業由于國家標準規范缺失、市場監管不夠完善,使得建材行業出現許多灰色地帶和盲區,在市場競爭、企業競爭不斷激烈的情況下,一部分建材廠家開始鉆空子,模仿抄襲、以次充好等現象時有發生。“沒有標準,行業準入門檻低,有很多企業就是什么賺錢做什么。”維舍卡頌石的負責人說道。
另外,據他透露,建材行業市面上極少有像卡頌石一樣把產品功能實實在在展現給消費者看的商家,絕大部分環保建材都是在“玩概念”、“玩忽悠”。記者向相關部門了解后證實,目前確實存在建材企業拿假檢測報告進行銷售的情況,有些被偽造的檢測報告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辨認出真假。
對策:“效果看得見”才是室內治霾的硬道理
據某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的檢測專家介紹,產品合格的檢測報告,可以看作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檢測報告上的各項指標的數值也可以表明該產品質量的高低。但他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判斷建材是否環保,要看標準報告,更要看產品的具體凈化效果。
維舍卡頌石研制工作者、美國耶魯大學徐海博士表示,室內空氣污染不僅包括空氣流通中的PM2.5,還有因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和裝修過程中帶來甲醛、苯等有毒有害氣體的污染,特別是這些物質極易附在PM2.5上隨呼吸進入肺泡或血液,引發白血病、心臟病、癌癥等重大疾病。他提醒,室內要徹底凈化,就必須去PM2.5、除甲醛,雙管齊下。
據了解,經過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測結果顯示,一塊30厘米見方的維舍卡頌石產品,在4分鐘內,可吸附15%的PM2.5;在24h對1m³空間內的甲醛吸附率是87%,甲醛分解率是50%。維舍卡頌石在全國所有專賣店內都設有體驗中心,消費者可以通過現場實驗實實在在的看到產品的凈化效果,以此檢驗上述報告結果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