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目前空氣凈化器的性能指標都是在30立方米的密閉試驗艙內實現的,但是由于呼吸等人的自然活動,人不可能總是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人的生活需要不斷的更新周圍呼吸的空氣,從而保證氧氣的供給,以及保證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實際上,市售的空氣凈化器如果利用不當,很可能產生負作用。
隨著大氣污染越來越嚴重,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的空氣都變得十分糟糕。人們對此的應對手段其實很有限,室外是各種新奇的口罩,室內則是空氣凈化器。然而,很多消費者所不知道的是,空氣凈化器看起來很高大上,但消費者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心理安慰。
常用的空氣凈化技術有吸附技術、負(正)離子技術、催化技術、光觸媒技術、超結構光礦化技術、HEPA高效過濾技術、靜電集塵技術等;材料技術主要有光觸媒、活性炭、合成纖維、HEAP高效材料、負離子發生器等。現有的空氣凈化器多采為復合型,即同時采用了多種凈化技術和材料介質。
據家電調查機構中怡康線下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空氣凈化器銷量大約240萬臺,較2012年同比增長90.5%,增長幅度最快的12月,同比增長356.0%。而2013年全年的零售總額也達到了56億元,同比增長達105.9%,空氣凈化器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
但是,這樣一個巨大的空氣凈化器市場,不但經銷商們各說各話,產品效果也難以檢測。
目前空氣凈化器的性能檢測是依據國家標準《空氣凈化器》GB/T 18801,將空氣凈化器放置在30立方米的密閉試驗艙內,通過測試凈化器對試驗艙內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計算凈化器去除各種污染物的能力,如潔凈空氣量(每小時產生多少立方米的潔凈空氣)。
但是,人不可能總是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依據中國建筑空調新風換氣量人均標準與換氣次數標準,辦公與民居類建筑每人每小時需要新風量為30-50立方米,每1-2小時之內,必須將室內的空氣換新。而現有的空氣凈化器產品,如果要換氣,則需要開窗或開門,會使室內空氣質量迅速惡化。而如果大氣空氣質量很好,就沒有必要長時間開啟空氣凈化器。在這種情況下,空氣凈化器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其次,一個空氣凈化器的濾網容量是有限的,在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濾網用上幾個月后就會飽和,就需要定期清理或者更換。如果不定期清理,濕度合適的情況下,細菌就會在積攢過多的灰塵上面繁殖,這時候空氣凈化器不僅不會有效,反而變成另一個污染源,產生二次污染。
所以,空氣凈化器可以減輕室內污染,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利用的話,未必物有所值。定期清潔室內,避開污染高峰期開窗通風換氣,減少污染源才是提高室內空氣質量的根本之道。
下表列出了中國建筑空調新風換氣次數標準:
摘自《中國建筑空調新風換氣次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