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5月24日《環球時報》)最近幾年,國內外對“智能 家居 ”的概念提得很多,但實際上,現在的智能 家居 還有很多局限性,比如安裝智能 家居 需要開槽布線、重新裝修;不同品牌的設備無法兼容,安裝后很難再擴展和調整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并已經在實踐一個嶄新的概念——“智慧家庭”,在這一創新思路下,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總的來說,我是這樣定義“智能 家居 ”和“智慧家庭”這兩者之間的概念:“智能是手段, 家居 是設備;智慧是思想,家庭是親情”。智能 家居 是用智能化的手段控制 家居 設備;智慧家庭則是生活方式,以家庭為平臺、以親情為紐帶,是讓家中設備感知人的需求,更好地為人服務!
具體來說,“智慧家庭”系統與“智能 家居 ”系統有以下幾個大的區別。
第一個區別:應用層次不同
智能 家居 系統是以家庭設備集中控制為目的的,安裝要開槽布線,屬于裝修前市場,如果裝修后再想裝一套智能 家居 系統,就要重新裝修進行復雜的布線施工。而“智慧家庭”系統則從更高層次上來解決人們對智慧生活的需求,直接利用家庭寬帶網絡,不需要開槽布線即可實現家中設備電器的智能化管理,只要將原有普通家電接上一個內裝智能芯片的裝置,就可以實現普通家電智慧化。比如,給空調安裝一個這樣的裝置,就可以通過手機對其進行遠程控制。家里有多少電器,用多少個這樣的裝置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它在實現了智能化控制基礎上,擴展了對家庭環境、家人健康、 家居 安全的感知,實現了人與家之間和多個家庭之間互聯。
第二個區別:靈活程度不同
傳統智能 家居 是一個封閉式系統,用戶要想與其他系統和設備實現互聯互通需要專門的技術團隊進行技術開發,如果安裝完成之后還需要根據生活的需要進行調整和擴展,幾乎不可能。一些家電企業的智能化戰略也陷入了戰術叢林,各自為陣,在一個個孤島上獨立作業,品牌之間無法兼容。而“智慧家庭”系統平臺則遵循互聯網的開放性理念,是跨品牌全兼容的平臺,基于這個平臺家里所有的設備電器都可以互連、互通、互控,靈活擴展。當越來越多的外圍設備被開發出來后,這個系統就會越來越豐富。在此基礎上就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我們把它叫做“1+N”模式,未來有很大的擴展空間。
第三個區別:智慧化程度不同
智能 家居 系統把家里的多個遙控器集中在墻上的面板或平板電腦上,實現集中操控。而“智慧家庭”則通過物聯網技術,使電器自己有思想,能感知室內人的存在,溫濕度、空氣質量、PM2.5、空氣清新度等數據,實現自主調節,而不是簡單地被人控制。比如屋里熱了,空調會自動打開調節溫度;空氣凈化器如果監測到屋里的空氣質量不好,就自動打開調節空氣質量。
第四個也是最本質的區別,親情感知不同
智能 家居 是依托鋼筋水泥土的房子為載體,圍繞控制做文章,總體上還是冷冰冰的感覺。而智慧家庭系統是以家庭親情為紐帶,把人和家、家和家關聯起來,讓家里的設備為人服務,我們就會發現更多有意思的東西?;谶@個概念,從家人關愛的角度出發,就會想到更多源源不斷的創意,并創建出新的商業模式。在這一概念下,感知系統就變得非常關鍵,它不僅可以感知空氣質量,還能感知家人健康、 家居 安全。比如,子女可以隨時隨地拿出手機看父母今天的血壓、血糖是什么情況,把一段時間以來的數據自動記錄起來,形成曲線,通過大數據對健康情況進行評估,為人們的健康帶來巨大的貢獻。還有,現在有人發明在獨居老人的床下安裝一個壓力傳感器,子女就知道老人什么時候上床、什么時候起床,晚上有沒有起夜,睡得是否安穩等。這種小的創意,能精準地為特定人群提供服務。這些都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智能 家居 概念。
此外,“智慧家庭”還必須是低碳的,技術讓你可以掌握每臺家電每時每刻的耗電情況,然后看到你家的能耗在同類家庭里處于什么位置,潛移默化地促使人們進行低碳生活。節能有兩條路,一個是技術節能,比如節能燈替換白熾燈,另一個最重要的是智慧家庭帶來的生活方式節能,后者所帶來的節能減排效果,要遠遠高于前者。
最近幾年,這個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國內外競爭對手很多,投入也很大。像谷歌就斥資32億美元收購了Nest公司,進軍智能 家居 市場。Nest主要做的就是溫控器,可感知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并對空調地暖進行控制。智慧家庭行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很好地解決了市場培育問題。但發令槍一響,大家都在跑,有些人沒穿鞋子,有的連運動服都沒換就跑了。大家現在急著搶概念,可能會把很好的概念喊亂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何保持持續領先,怎么把平臺打造得像預期那樣好,這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也是一種動力,需要在技術、資金、人才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作者:上海智慧家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上海家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洪佩軍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