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裝修預算超支仍是家常便飯
今年1月1日,北京多數裝修企業開始啟用北京市工商局新修訂的《北京市家庭居室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該合同明確規定 家裝 過程中 家裝 公司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那么,廣州的政策實施情況如何呢?記者走訪廣州市建筑裝飾行業協會和多個 家裝 企業了解到,約有一成 家裝 企業仍使用舊版合同,并且 家裝 企業真正能做到“零增項”的還很少,預算超支仍是“家常便飯”。
新規明確規范三大權利義務
據了解,去年9月,國內首部有關 家居 行業的貿易標準《 家居 行業經營服務規范》出臺,首次將頗為人詬病的 家裝 行業諸多“貓膩”進行規范。對 家裝 行業的服務內容提出具體要求,如“裝修工程數量少報金額如果超過合同金額的8%,超過部分由企業承擔(顧客主動要求增加的項目除外)”,必須配合消費者進行環保檢測,裝修保修期要達到2年~5年。
今年初,北京市率先修訂和發布《家庭居室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記者了解到,修訂后的文本與2003年發布的版本相比,在工程更改、工程驗收、付款方式等方面有明確要求,北京市此次修訂后的合同變動處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裝修合同付款方式改變原有分三次預定比例支付的方式,而是交由雙方當事人分四次自行協商支付比例;第二,在工程驗收方面執行新標準《居住建筑裝修裝飾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第三,增加了一個中期驗收環節。”
廣州九成企業已啟用新版合同
那么,廣州的新版合同落實情況又如何呢?廣州市工商局合同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廣州市工商局與廣州市建筑裝飾行業協會聯合制定《廣州市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并在年初已在全市推行使用,受到企業和消費者的歡迎,新版合同對于施工方與業務雙方的責任、義務等各方面有更為明確的厘定,將能更有效減少裝修過程中的經濟糾紛。
據廣州市建筑裝飾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倪安葵介紹,目前廣州市裝協旗下100多 家裝 修企業中,已有90%左右,企業已啟用新版裝修合同。倪安葵表示,相較舊版合同,新版合同對于企業的市場準入門檻有所提高,對于沒有工商注冊等相關資質的企業都不予進入。倪安葵還強調,按照新版合同,企業在承接裝修業務之后,必須開具施工清單明細,中途更換裝修材料,在價格變更等方面須經施工方與業主雙方的同意簽字才能執行。不過,倪安葵也坦誠,裝修合同“還要不斷完善更新”,因時因地制宜。
企業回應
裝修預算超標規定易引糾紛
對于 家裝 新規和新版裝修合同,廣州各大裝飾企業的看法如何?廣東星藝裝飾副總經理劉亦萍告訴記者,由于公司此前所購買的合同仍未用完,目前使用的仍是舊版的裝修合同,對于新版合同中所特別提及的裝修預算超標的問題,劉亦萍表示,“現在是把隱蔽工程的工作往后推了”,其實星藝裝飾一直以來會在裝修前把隱蔽工程的相關工作做實,裝修期間通過與客戶溝通協商的方式避免引發糾紛。
歐派裝飾總經理賴吉勝也表示,通過與客戶的協商解決,能更好地避免在裝修預算超標方面的問題。目前,北京、上海都已經在積極推行新版合同,但是歐派方面還未接到相關通知,暫時還是使用舊版合同。他告訴記者,歐派裝飾平均每個裝修合同的實際費用超預算幅度控制在5%左右,“這在行業中已經是比較合理的了。”
廣州博洛尼 家居 鈦馬赫別墅 家裝 負責人陳棟表示,博洛尼曾經推出過“裝修零增項”計劃。“零增項”概念的前提是,公司跟客戶有共同的約定,工程預算經過測量鑒定,在雙方承認基本保障基礎上才會做出“零增項”的承諾。如增項超出5%部分,公司買單。新規應該明確規定增項是什么,在什么前提下增項是不允許的,在什么前提下是允許的。
記者調查
裝修預算超支2~3成很普遍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 家裝 企業真正能做到“零增項”的還很少,這首先來自技術上的困難,如何做到圖紙的標準化,通過對圖紙嚴格審核,真正量化尺寸和耗材,力圖做到不因為圖紙操作失誤導致增項。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廣州家庭裝修實際費用超合同預算20%~30%十分普遍,要控制在8%以內甚至零增加確有難度。
裝修預算普遍超標的原因是什么?據業內人士介紹,一些裝修公司通常在首次上門丈量時會“耍花招”,把打拆工程、水泥工程、墻面鏟灰涂刷工程、地面鋪裝這些主要的人工項目報少面積,以形成較低的總額吸引顧客簽訂合同;其次,二次丈量面積增加,導致電線、水管、涂料等基礎裝修材料的費用也大幅增加,最終使得裝修實際總費用大幅超預算。
據了解,目前廣州裝修市場上主要有三種工程承包方式,其中“業主自購主材、部分工程包工包輔料”的方式,在裝修市場上被采納得最多。業主親自訂貨、選材,材料款就能透明得多,但業主需要注意的是, 家裝 預算只包括了 家裝 公司所做的工程款預算,并不包括業主訂購的一些材料的工程款預算。在這種工程預算單中,水、電、線管、拆墻砌墻等一些工程往往只列了項目和單價,而沒有具體數量,于是給結算留下了“活口”,這會造成結算大幅超過預算。
消費者聲音
材料價格
最好能明確公示
對于新版裝修合同,消費者又持有怎樣的態度?去年在網上聘請裝修公司進行裝修,結果遭遇大幅超預算的劉先生說:“經歷了裝修之后,從我的經驗來看,要讓裝修實際費用和合同預算只相差8%,這對于消費者而言,可以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尤其是那些不上不下的公司,在靠低價吸引消費者,又要控制項目數量和金額的情況下,還要保證盈利,這是很難做到的,也是最不讓我們消費者放心的。”
正在裝修的市民廖女士向記者表示:“對于我們消費者而言,最難的是如何甄選正規、性價比高、口碑好的裝修公司,如果工商局和行業協會能每年對市內裝修公司進行考核評分,給我們消費者一份權威可靠的評分參考,那就好了。“而且裝修材料利潤空間很大,我們都不懂,都讓裝修師傅和設計師去幫忙買,如果主要裝飾材料價格能像肉類蔬菜那樣有個大概的價格公示就好了,我們消費者就能心中有數了。”
專家提醒
審核預算要留“心眼”
專家提醒消費者,業主在審核裝修預算時也要留個“心眼”,盡量使裝修工程的項目預算看上去清楚明了,避免“一項”之類字眼多次出現。例如,業主要對水、電、線等項目的工程量有個估算,避免開口預算項目太多,使結算時額度增加。在沒有給出立面圖、大樣圖的情況下,項目單價要注明暫無定價,待圖紙清楚以后再估計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