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廣州市工商局對市場上銷售的床上用品進行質量監測,發現多家品牌的床上用品存在質量問題。其中,有些品牌在北京的百貨商場內也可見到。實際上,家紡產品被曝質量問題并不鮮見。
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在此次廣州市工商局委托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床品的質量監測中,10款商品染色牢度不合格,洗滌后易褪色;3款商品纖維含量指標不合格,妨礙消費者選購。實際上,早在2013年,北京市工商局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就曾分別發布了床上用品檢測報告,其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有:染色牢度、纖維含量等指標不合格。同期,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也公布了廣東省27種床上用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結果,其中也涉及染色牢度、纖維含量等指標不合格。
近幾年,家紡產品被曝出因染色牢度、纖維含量等指標不合格問題并不鮮見。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由于商品染色牢度不合格而引起褪色現象,更成了消費者在使用家紡產品時最常遇到的問題。消費者曹女士告訴記者,她1個多月前在批發市場花80多元買了一套紅色雙人四件套床品,上周洗完后發現褪色嚴重,大紅色的床單一下水就變淡了很多。
據記者了解,目前北京很少有專賣家紡產品的大型市場,像天意批發市場、木樨園批發市場、大紅門家紡市場等地可以算是較大的家紡產品集散地。記者在這些市場上采訪時發現,產品魚龍混雜,名牌產品和雜牌產品共存,低至10幾元,高至上千元的產品都有銷售。有商戶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這里的產品好壞都有,幾十元的四件套我們不可能保證不縮水、不褪色,上百元的產品質量還是相對有保障的。”
標準執行力較低、行業無序經營或成主因
家紡產品質量水平為何如此參差不齊?有業內人士指出,這與我國家紡產品執行標準水平較低、行業無序經營以及企業把關不力不無關系。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家紡產品現行的執行標準是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該標準與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標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以甲醛含量為例,按照目前的標準,中國只有與嬰幼兒皮膚直接接觸的紡織品與日本等國家紡產品的標準基本一致,而與皮膚直接接觸的家紡產品執行的都是GB18401—2003—B類標準,其中允許的甲醛含量竟是日本等國同類產品允許甲醛含量的2-3倍。雖然標準制定得比國際標準低,但仍有不少商品存在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染色牢度等指標不合格的現象。可見,家紡企業對國家標準的執行力并不高,國內家紡產品的質量問題已不容忽視。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副會長俞岳南表示,目前的家紡行業內,大中小企業并存發展,行業集中程度不高,出現無序化經營,造成家紡產品質量堪憂。“很多中小企業對質量問題并不關注,他們認為,如果遇到查處,大不了關門倒閉或者換個品牌‘東山再起’,便采取低價競爭的策略,使大型企業生產的一些高價產品受到排擠,于是有些大型企業也開始降低產品要求而一味跟隨低價。”俞岳南解釋道。此外,中國家紡協會秘書長朱曉紅還認為,部分家紡企業對產業鏈中各個環節把關不力、監管不嚴也導致質量問題產品流向市場。她談道:“一些上游供應鏈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質原料,而部分家紡廠商也為了節省費用,沒有檢測原料,使不合格產品成了漏網之魚。還有一些小型家紡企業由于資金有限,采購的面料量也較小,在與印染加工企業合作時,話語權相對較弱,對產品質量的控制能力較差。”
行業規范仍需多方努力
家紡產品的質量問題引起行業高度關注。中國家紡協會會長楊兆華表示,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力度制定行業標準、規范銷售市場、加強監管力度,行業協會今后也將繼續督促企業生產優質產品。此外,他還談道,質監部門的每一次監測是為了給家紡企業敲響警鐘,而家紡企業更應該及時反思,并在今后的生產運營中狠抓落實,把之前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化作提高產品質量的推動力。
北京依娜紡織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趙詠梅表示,一些家紡企業在管理或者質量控制方面還缺少一些經驗,對相關標準的理解不夠深刻。她認為,在今后的推廣、生產以及品牌運營過程中,家紡企業要對產品的質量控制和原料檢測要嚴格把關,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廠,從推動家紡行業健康發展的戰略高度,助推行業良性運行。
朱曉紅還提示,在產品吊牌標注不清或無吊牌等問題上,家紡企業應引起重視。否則,這種帶有欺詐性質的行為將對整合行業產生惡劣影響。她談道:“企業只有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讓消費者放心購買,提高他們的品牌忠誠度,贏得更大的市場。”(北京參考記者 楊捷)
消費提示:消費者選購需“一聞、二摸、三留證”
一聞。近距離聞家紡品是否存在刺激性氣味,尤其是折疊帶包裝的。如果有,該產品可能存在甲醛超標問題;
二摸。如果眼前產品的觸感較差,粗糙掉毛,最好不要購買;
三留證。在商品購買后的一段時間內,盡量保存好有關該商品的所有憑證,包括:購買票據、家紡吊牌等,留作產品日后售后維權時的憑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