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惠而浦與合肥三洋在安徽合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立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并發布新公司運營戰略。經過一年多的籌備,美國老牌電器生產商惠而浦終于取代日本三洋電機成為合肥三洋的控股股東。未來,重組后的新公司將充分運營惠而浦、三洋、帝度、榮事達四大品牌,打造一個千億級的中國家電航母,改寫中國家電版圖。
扎根中國布局全球新戰略
公開資料顯示,惠而浦集團作為紐交所上市公司,成立于1955年,總部位于美國密歇根州,并于1994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作為全美最大的家電制造企業和供應商,惠而浦2013年銷售額超過190億美元,在全球有59個生產和科研中心,旗下擁有惠而浦、美泰克等多個品牌。
不過,由運營機制、文化差異等因素,惠而浦在中國的市場表現平平,水土不服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這個跨國企業的在華發展。在此背景下,并購合肥三洋這個近年來中國家電行業發展最快的企業,或為惠而浦重振中國市場的最佳方式。
惠而浦正式控股合肥三洋后,將通過管理理念、品牌國際效應和技術注入為合肥三洋帶來提供綜合性的生產平臺,并帶來新的業務增長。未來,惠而浦還將以合肥為中心,打造集研發、采購、銷售、生產等為一體的亞太區經營中心。而合肥三洋既有的渠道優勢、營銷體系等資源亦將為惠而浦在中國本土化戰略帶來更好的資源支撐。
強強聯合坐穩行業第一方陣
作為中國家電行業較早的品牌企業,合肥三洋最早是合肥市國資委與日本三洋成立的合資公司。近年來,合肥三洋始終保持著高速發展。從2008年到2013年,合肥三洋平均銷售收入的復合增長率達到了46%,凈利潤增長率達到了35%,市場占有率從行業第十位躍居行業第三位、國際品牌第一位。
不過,由于控股股東日本三洋電機的全球戰略收縮帶來的品牌負面效應,近年來,合肥三洋一直謀求“去三洋化”。一方面,三洋電機在合肥三洋中的持股比例逐年降低。另一方面,合肥三洋通過運作榮事達品牌,推出自有品牌高端“帝度”等經營策略,持續淡化三洋品牌的影響。
隨著日本三洋的戰略收縮,其在合肥三洋公司的股份急于脫手,而此前在中國市場一直經營不善的惠而浦成為最好的接盤手。專家表示,日本三洋是一個日暮西山的品牌,相比之下,擁有先進理念和品牌美譽度的全球白電巨頭惠而浦和在本土渠道、市場均占有優勢的合肥三洋聯姻,將是強強聯合,坐穩國內家電行業的第一方陣。
四大品牌協同打造中國家電航母
實際上,2013年8月,合肥三洋就與惠而浦中國簽訂協議,后者通過與三洋電機的股權轉讓和定向增發兩種方式,最終以34.01億元的價格,獲得合肥三洋51%的股份,并成為實際控股人。
收購完成后,合肥三洋更名為“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擁有“惠而浦”、“三洋”、“帝度”、“榮事達”四大品牌。事實上,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運用多品牌戰略經營的例子并不鮮見,但在這兩年中國家電行業整體增長趨緩的大背景下,市場上仍然存有對惠而浦中國多品牌運作的擔心。
“惠而浦主打品質感和科技感,定位為歐美風格的高端品牌,三洋帝度則是日韓風格的中高端品牌,而榮事達主要是滿足消費者基本功能需求、性價比高的優秀品牌。”惠而浦中國董事長金友華表示,基于這四大品牌的差別化定位,“我們有信心做好未來的多品牌戰略運營。”
未來,惠而浦中國將通過產品差異化形成品牌差異化,技術上,全面推動帝度、榮事達等各個品牌在產業鏈上的快速升級。市場上,依托合肥三洋已經成熟的渠道和本土化運營等方面的優勢,在共享技術、渠道協同效應的作用下,逐步擴大新公司的市場規模并降低運營成本,從而讓新公司享受到多品牌運營帶來的紅利。
“我們非常有信心通過這次投資,使惠而浦公司在中國這個重要的市場,在營收及盈利有快速的增長。”惠而浦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Jeff Fettig說,這次交易“體現了我們對這個市場的長期承諾和信心。”
重組后,新公司攜四大品牌強勢進軍中國家電業,惠而浦中國的發展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大洗衣機制造商、前三大冰箱制造商和中國出口第一家電企業,到2024年打造一個千億級的家電航母。“預計從四季度開始,這種多品牌齊發的協同效應將會越來越明顯。”金友華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