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藻泥市場上從來就不缺概念,其中備受大家關注的一個就是“弱堿性硅藻泥”。有的水說自己是“弱堿性水”,因此更好,有的食品說自己是“弱堿性食品”,所以更棒,那么是不是有一種硅藻泥是“弱堿性硅藻泥”,故而才是最健康的呢?
盡管打著“弱堿性”的幌子似乎讓身價提升了很多,但事實上所謂“弱堿性硅藻泥”連一個概念都算不上,而僅僅是某些企業的噱頭。在這個混淆視聽的年代里,一個建材產品硬把與水和食品有關的概念套到自己身上,雖然破綻百出,但還是會有不明真相者上當受騙。
1、必須明確一點:硅藻泥并沒有弱堿性和強堿性的這種分類。
無論在粉體狀態下還是在最終上墻干燥的狀態下,硅藻泥都是固體的。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酸堿度(PH值)是以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進行區分的,只有液體(溶液)才有酸堿度,而用堿性來衡量“固體”的硅藻泥完全沒有意義。
無論是國家還是行業都不可能犯這種固體液體不分的低級錯誤,所謂“弱堿性”和“強堿性”并不是什么權威的分類方法,只是某些企業在宣傳時使用的一些“噱頭”而已。所以也不可能有什么“專家”站出來說“強堿性”的硅藻泥不好,“弱堿性”的才好,這完全是某些企業自己杜撰的。
2、針對硅藻泥的原料構成,強調“弱堿性”更好有顛倒黑白的嫌疑。
強調“弱堿性”更好的企業,往往會以“強堿性”硅藻泥原料構成中含有氫氧化鈣為由進行攻擊,認為含有氫氧化鈣的硅藻泥一無是處,不如那些不含氫氧化鈣的硅藻泥……乍看似乎很驚人,但卻是“惡人先告狀”!
在建筑領域,氫氧化鈣是非常著名的無機膠凝材料。尤其在家庭裝修中,氫氧化鈣因其環保、無有害物質、無VOC、無游離甲醛,所以可以很好地替代其他有機膠凝材料,實現降低污染甚至無污染的目標。氫氧化鈣不但具備抑制細菌生長和自然呼吸功能,而且使用氫氧化鈣作為無機膠凝材料要比有機膠凝材料強度更大,耐久性更好,壽命更長,在北京,以氫氧化鈣為主要原料的墻面材料屬于北京市建委推薦產品。
反觀那些不含氫氧化鈣的硅藻泥,其中卻隱藏著更深的貓膩。硅藻土本身是沒有粘性的,為了能粘到墻上必然要加入膠凝類材料,無機的氫氧化鈣不加,剩下的只能選有機材料了。我們都知道,使用膠水或膠粉的墻面材料有很大的環保隱患,作為以環保為主打賣點的硅藻泥加入有機膠會是什么結果呢?難道能讓產品變得更環保?這里我們不禁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3、鑒別硅藻泥好壞看堿性沒有意義,功能性才是根本。
“弱堿性”企業往往喜歡在堿性上做文章,編造說氫氧化鈣為原料的硅藻泥上墻吸潮后還會有“堿性”,還會造成墻面色花……首先氫氧化鈣上墻干燥后全部變成碳酸鈣(完全中性),別說吸潮就算是把它砸下來泡在水里也不會再有任何堿性;另外會被堿性破壞造成色花的顏料往往都是有機顏料,使用無機顏料根本不用擔心此類情況發生。
“弱堿性”企業會混淆視聽的說含有氫氧化鈣的硅藻泥會被堵住孔隙,可在正然實際測試數十種市面上拿到的硅藻泥樣品后發現,所謂“弱堿性”的孔隙才是被堵住的最狠的,尤其是網上標榜弱堿性最兇的某些硅藻泥產品,實驗結果是“幾乎沒有孔隙”!這也難怪他們會“反行業”的提出“吸水危險論”和“噴水無用論”……還能更坑一點嗎?
硅藻泥不需要吸水,這就好像說雨傘不需要能遮雨,電視不需要能出圖像,手機不需要能打電話一樣完全是一派胡言!那是不是高鐵也不需要能防止對撞?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們都“不會信”!
硅藻泥不講環保,不講調濕,不講功能性,那還是硅藻泥嗎?10元錢一袋的普通膩子粉再多加些膠粉,加點顏料,兌水攪拌好也能上墻,也能有很多顏色,也能做肌理,也能“弱堿性”,也能“不吸水”,是不是這個就是這些“坑爹”店鋪追求的硅藻泥呢?
結語:很多品牌都會打一些概念的擦邊球,到底是“弱堿性”還是“強堿性”,或者還是“中性”,這并不是鑒別硅藻泥好壞的指標。某些品牌還提出“因為弱堿性,所以可以用手抹”,在此我們鄭重告知消費者:硅藻泥作為一種建筑材料,有其特定使用方法,誤導其甚至媲美化妝品,并建議消費者“上手”試驗,實在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