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文化財富沙龍暨“中傳文化財富研究院” 家居 文化研究中心籌備成立儀式現場
9月25日下午,《中國文化報·文化財富周刊》籌備一個多月的第二屆文化財富沙龍暨“中傳文化財富研究院” 家居 文化研究中心籌備成立儀式在北京友誼賓館蘇園會館落下帷幕。
以文化的視角觀察 家居 行業,《中國文化報·文化財富周刊》是紙媒第一家。事實證明, 家居 文化版開辦兩年多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曾幾何時, 家居 業的目標是賣產品,正因如此簡單的銷售模式,導致 家居 業整體素質不高,惡性競爭嚴重。多年來,大部分文化界人士都認定, 家居 業無法與文化相連,然而, 家居 業有識之士對行業發展趨勢不斷研究得出, 家居 業只有與文化結合,才能更好地發展創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文化報·文化財富周刊》 家居 文化版成為傳媒界首個將文化與 家居 進行大融合的媒體,這不僅是一種報道領域的新嘗試,也將 家居 文化很好地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家居 應走文化創新之路
家居 產品作為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日常用品,開始是為了滿足基本需求。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 家居 產品的選擇已從滿足需求上升到藝術審美甚至更高的收藏階段。為適應時代要求, 家居 業將文化融入其中,走向了品牌時代。
中國作為一個家具出口大國,在國際社會上最顯著的標簽就是物美價廉的產品,而很少有人把 家居 文化作為考量附加值。為了給我國的 家居 產品增加文化價值,走上品牌之路, 家居 與文化的融合刻不容緩。
如今,我們欣喜地發現,在 家居 市場特別是紅木家具市場,中國傳統家具文化引起了商家和社會的重視。隨著紅木家具的普及,人們對紅木家具文化的認識也有所加深。商家在經營過程中也逐漸意識到,只有消費者更加了解紅木及紅木文化,才能讓紅木家具的推廣變得更加容易。
中國紅木家具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濮安國認為,在新時代,要繼承傳統文化,讓古典家具與時俱進,一定要走創新之路,才能制造出新時代紅木家具的經典產品。這要求家具從業者確立科學的發展觀和創新意識,多掌握繼承與創新的基礎理論知識,以文化傳承發展的辯證法,遵循民族文化進步的客觀規律。對材料、功能、品種、類別、造型與款式、結構與工藝等各個方面,深入研究,精心設計創造,發現新內容、新形式,從而實現新的轉變。
家居 與金融擦出火花
如今,文化金融已在金融界掀起一股浪潮,資本對接文化,金融助推文化繁榮已成為行業共識。今年以來,金融“牽手”文化好事不斷。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文化金融合作會議在江蘇無錫舉行;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金融與文化兩大產業融合再添一把火。這份文件明確表示,文化與金融合作已成我國文化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
有了金融的這一把旺火,文化產業項目的落地更加擲地有聲。而 家居 ,作為希望通過文化產業的翅膀飛得更高的行業,與金融業深入對接已勢在必行。此次沙龍就 家居 業與金融如何對接進行了深入探討。據悉,目前 家居 業的銀企合作案例不在少數,基本涵蓋了裝修、建材、家具、裝飾等各大領域。比如居然之家與中國銀行合作,消費者可申請額度最高達30萬元的貸款;紅星美凱龍也與多家銀行合作,提供信用卡分期服務。京城知名 家裝 公司也已大多與銀行合作,有的還推出了免息免手續費等服務。
北京國宏文化產業發展院副院長、中傳文化財富研究院副院長陳星座表示,以上都是目前 家居 業和金融業對接的基本模式。如果企業家想擴大企業規模,但暫時有資金短缺問題,還可以通過建立專項基金去實現。
做 家居 業需要的研究中心
由《中國文化報·文化財富周刊》與北京國宏文化產業發展院聯合成立的中傳文化財富研究院,擬成立 家居 文化研究中心,已一年有余。作為一個以文化切入 家居 的機構,陳星座表示,希望成立后的 家居 文化研究中心能真正讓文化成為動力,為行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讓文化成為中國家具的靈魂。同時借助媒體平臺和資本市場兩大優勢,為 家居 行業解決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瓶頸。 家居 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將對 家居 行業的發展路徑進行解讀、對創新案例進行匯編出版、對 家居 行業提供投融資服務,利用政、企、媒資源,促進行業發展。
陳星座透露, 家居 文化研究中心有望于今年底在深圳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舉辦的首屆文化財富論壇上正式成立。 家居 文化研究中心將由業內紅木研究專家、金融投資專家、律政財稅專家、企業家、 家居 行業媒體人員構成。中心成立后,將定期組織 家居 從業者進行金融動態和家具文化知識培訓,并將設置私募基金平臺,為行業及企業對接金融項目搭建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