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上漲的硝煙彌漫在整個行業企業的日常生產中,各家都在提出自己的應對之道。一般認為,成本上漲對大產能企業的影響應該更為突出。原材料一分的上漲可能會導致整個產業集團上百億甚至千億的成本增幅。然而是事實,在小企業艱難地夾縫求生存的同時,大型集團化企業反而泰然處之。以美的為例,美的的產品線不僅僅局限于空調、中央空調,還覆蓋了幾乎大部分的家電產品,豐富的產品線消耗著大量銅、鐵等原材料。他們的耗材是小企業的數倍。
空調企業在成本控制上可謂下足了工夫,不少企業開辟了多元化的原料采購方式。如供應商網上自由報名、原料供應招標、訂單式采購(即需即供)等,拉低輔料采購成本近20%。
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內現有正規中央空調生產企業幾百家,市場容量近200億;2011年前后的中央空調市場總容量達到600億元。專家分析,隨著國產品牌核心技術壟斷的突圍以及國家相關規范標準的出臺,國內市場正在逐步走向規范成熟化,進入了從盲目崇洋邁向理智消費的轉型期。
縱觀市場,中央空調的市場格局還是商用為主,全國目前有近5億平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采用大型商用空調。隨著中小型商用空調在高端住宅領域的迅速普及,未來商用空調的技術必定達到一個新高點。目前中國商用中央空調的使用率占用空調行業的45%,由此可見,我國商用空調依然保持著強勁勢頭,市場前景廣闊,也是暖通市場中很有潛力的市場之一。
通脹時代的到來,向空調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需要在成本控制方面下大力氣,花大心思,要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保證自身的利潤空間。成熟的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需要以此為契機,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以應對未來的更多的市場變化。
我們期待,2012年的國內中央空調市場迎來更快速、健康的發展;我們期待,國際市場上能出現更多優質的中國品牌、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