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無鹽是戰國時期齊國人,芳名鐘離春。傳說,她丑得驚人:寬額頭、小眼睛、高鼻子、大喉頭、駝背粗頸、黃發黑膚。不過,鐘離春小姐關心國家大事,經常學習時事政治,成了“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的活榜樣。
那時候沒有報紙電視,更沒有互聯網,誰也不知道她是怎樣了解時政要聞的,反正她了解,并且決心為國作貢獻。
齊國當時的王是齊宣王,就是那個讓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糊涂王,又是成語“王顧左右而言他”的原創人(這事《孟子·梁惠王下》里有記載)。當王的人要有很多美女侍候,齊宣王也一樣。他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跟宮里的美女玩各種游戲,不理國政,弄得國勢江河日下。有一天,齊宣王照常在宮里玩,侍臣來報告,說有一個長得很丑的女子要求入宮侍候大王。齊宣王覺得很古怪,說,讓她進來看看。
進來的就是無鹽小姐,這時候她已年過四十,還未嫁人。
見了齊宣王,無鹽小姐對國事侃侃而談,嚴肅批評齊宣王只知道跟美女玩游戲,讓奸臣為非作歹。齊宣王聽了十分感動,決定“罷女樂,退諂諛”,并把無鹽收進宮里。但是,無鹽長得實在太丑了,所以一直得不到齊宣王的寵幸。這使她很受傷。有一年中秋節,無鹽在宮里賞月拜月。月光溶溶,桂子飄香,如此良夜何!她心事重重,很是郁悶。這時,正巧齊宣王也在宮里游逛,看見月下的無鹽,覺得她十分美麗,竟把她立為王后。
這事被后人解讀為內在美比外在美重要,才華比美貌重要。有道理。也被解讀為中秋拜月習俗的起源,傳說少女拜月,會有“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效果,但在無鹽之前,誰也找不出實證來。而且,無鹽女士之前拜了四十年月亮也沒有舊貌變新顏,偏偏在齊宣王宮里一拜就變靚了?我只能說,月光可能有美容作用。
那么,諸位女士就趁中秋夜好好拜一拜月亮吧。不管美容效果如何,讓傳統文化熏一熏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