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產業都處在一種混沌期。
產業的混沌是什么?產業的混沌是指產業的秩序混亂、混雜、愚昧,缺乏一種清晰理性的成長方向,并長期處在一種雜亂低能的狀態。
產業的混沌具體表現是這個產業看不到清晰的戰略發展方向,產業難以做大規模,產業內部運營價值鏈也不成熟。因為缺乏清晰的戰略發展方向,會長期處在一種產業低能的生存狀態。
文/家電市場 盧丹嵐

低能的產業生存狀態是指產業生存環境差,主要有以下特征:
產業技術處在低水平狀態,缺乏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產業標準水平低,因為產業技術缺乏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導致產業標準水平長期處在低標準范圍。
優勢企業少,當產業中缺乏明星企業,優勢企業,這個產業就缺乏價值標桿。
產品同質化,缺乏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的產業最終形成產品同質化,而習慣于產品同質化又阻礙了產業創新能力。
價格戰激烈,當產品高度同質化形成,惟一結果是價格戰激烈。
營銷服務水平低,因為產業長處在低水平狀態,產業的營銷服務體系也是低層次的。
綜上所述,低能的產業生存狀態導致產業投資價值減少。
混沌產業群的企業又會是什么樣?人類社會學理論告訴我們,長期在一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生活的人群,往往產生兩種結果:一是內心審美意識封閉,缺乏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二是人格扭曲,做出超出正常人格的事情。
以此類推,長期處混沌產業群的企業,其獲得的企業生存狀態也會很差,比如缺乏遠大的公司戰略和品牌戰略,而戰略的缺失讓企業無法創新,最終會用價格競爭去適應企業生存環境。
上海極品策略品牌營銷策劃機構曾對中國家電業20個品類進行過產業群(品類群)的研究,發現在不同的產業群(品類群)的企業生存的企業環境和盈利狀況有很大關系:
例如冰洗產業群(品類群)的總體產業環境是崇尚品牌和溢價,有海爾、惠而浦、西門子等標桿企業的領導,生存在這個產業群(品類群)的企業都有生存的溢價。
在小家電中,浴霸、豆漿機等產業也是因為有奧普、九陽、歐科等領袖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產業環境,因而這兩個產業群(品類群)的企業都有良好生存空間。
在廚電行業,因為有帥康、老板、方太、能率、櫻花、神州、創爾特、萬和、華帝等品牌在這些產業群(品類群)的引領,這些產業群(品類群)的規模迅速做大。
長久的混沌期對運這個產業群(品類群)是一個危害,處在混沌期的產業群是一個沒有價值的產業群,處在混沌期的產業群中的企業也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企業。
產業為何會長久陷在混沌期?一個產業又如何快速走出混沌期?關鍵因素是缺乏產業領袖人物和領袖企業。
在一個產業群中,眾多的企業往往是“群氓”,各自的逐利難以形成共同的愿景,而領袖的使命與作用則是為“群氓企業”指明前進方向,并率領大家一同前往。
一個產業群(品類群)要走出“混沌期”,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誕生幾個標桿品牌企業。
標桿品牌企業對產業群(品類群)的意義是:
1、標桿品牌企業可對這個產業群(品類群)起品牌拉動作用。
2、標桿品牌企業提升這個產業群(品類群)的市場影響力。
二、整體提升這個產業群(品類群)的產品競爭力。
要使這個產業群(品類群)的產品整體工藝品質提升,加大創新性產品研發,加大產品的研發投入,一個健康的產業群(品類群)的研發投入不應低于產業群(品類群)年銷售額2%。在中國家電業中,不少優秀的品牌企業研發投入都很大,如奧普占10%、艾美特占8%、神州占5%…
三、產業群(品類群)要開展集群推廣。
通過產業群(品類群)的集群推廣,做大這個產業群(品類群)的品牌影響。
產業群(品類群)應在產業協會指導下,產業群形成品牌聯盟,明確組織的責任,制度產業群(品類群)的品牌憲章,集群產品標準等。
善于以集群力量舉辦大型會議,展覽、論壇、參與國內、國際的推廣活動。
共同推廣產業群(品類群)的品牌,具體的品牌推廣可以由協會成員組織共同集資,委托一家專業外腦公司整體策劃推廣,費用預算公開化。
四、提升這個產業群(品類群)的溢價率,摒棄低價文化。
一個產業群(品類群)應成為中國“高價值產業群”的象征,拒絕低價文化,努力通過品牌、產品、價格的提升而達到溢價率的增加。而提升這個產業群(品類群)的溢價的關鍵因素是品牌與創新。
有“中國家電業品牌教父”之稱的上海極品策略品牌營銷策劃機構CEO博鋒先生指出:品牌與創新是中國家電企業的出路,但品牌與創新又是兩個不同的戰略單元,如果不能進行有機的結合,品牌與創新都不會成功。
博鋒先生認為:品牌與創新是一個相依相生的系統。沒有創新的品牌有兩大困境難以克服:一是低溢價的品牌,比如靠低成本優勢建立的品牌,表面很大,但并不強,中國很多大品牌抗風險能力差,主要是品牌的溢價低;二是缺乏生命力,如日中天的大品牌如果不創新,跟不上產業創新的步伐,也會遭遇滅頂之災。例如中國當年的縫紉機品牌“蝴蝶”、鋼筆品牌“英雄”、電視機品牌“金星”、冰箱品牌“上菱”等等,就連世界著名品牌“柯達”都是如此。
沒有品牌的創新也缺乏公信力,中國很多產業群和企業都有創新的實例,但是缺乏對品牌的創造,他們的創新缺乏公信力量,例如嵊州產業群一直做最低廉的OEM,熱泵產業、凈水產業一直在創新,但到目前產業發展都超過5年了,也一直做不大規模。
博鋒先生的觀點是建立在他20年里親手打造的三家中國家電領袖企業品牌,在兩家世界跨國公司500強企業任中國區高管,以及為二十一家中國家電業品牌企業提供系統咨詢服務的經歷上的,因此對中國企業極具指導意義。
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中國家電名宿徐源先生對中國家電的健康成長也具前瞻眼光。他認為“以低端產品定位,靠簡單的大生產、低成本來打價格戰,低價、為奪第一、確實可以買到時間,但它并不能保證企業能夠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徐源先生還認為,如果企業僅僅關注低價、削減成本,可能不像如今豐田汽車的教訓、不大可能保證長期的基業長青。當企業滿懷信心的瞄著目標沖向市場的時候,一定會被特定利益所迷惑。企業的戰略要深思,既不能跟低價、也不能學延長全免保修。
中國企業應動用一定的富余資源,走高技術、高品牌、高附加值的發展道路,開發出個性化的產品與世界品牌企業抗衡,這也是形成自己產品個性和逐漸走進用戶心里的過程。
徐源還認為:企業的品牌與創新,是為了追求客戶價值而存在的,同時也能鎖定員工追求價值的標準。員工追求價值的標準越高,企業的價值越高,生存和發展的機會越大。
走出低價,是一個產業群(品類群)不二的選擇。
中國熱泵產業:過度投機的產業
文/博鋒
中國熱泵產業有強大發展趨勢。
首先是熱泵熱水器的主要對手面臨死亡。歐盟市場已制定了淘汰儲水式電熱水器路線圖,相信中國市場也會緊隨其后淘汰儲水式電熱水器;熱水器市場將形成空氣能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新三國”鼎立格局。其中空氣能熱水器市場預計未來銷量增幅約在30%以上。
其次由于新能源政策的拉動,城市家電代理商正在尋找除太陽能之外的另一個新能源產品,空氣能熱水器將迎來傳統家電商轉型尋找新盈利增長點的機遇。
三是熱泵產業自身節能效果好。
但是中國熱泵產業規模一直沒有做大,2009年產業規模不到30個億,還不如一個稍大一點的冰箱企業。
我認為中國熱泵產業做不大有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這個產業是由一群過度投機的企業組成的。
盡管從2004年起,我在普及和推廣熱泵產業給它冠于“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美稱,希望這個新產業中的企業能找到一個光明的致富途徑,但這個產業發展了近7年,產業投機的心態嚴重干擾了這個產業的發展。
目前的中國熱泵產業大都由一群規模小,懷揣各種投機心態的企業組成。這些企業鐵乏遠大的產業發展戰略和做大產業的使命,更缺乏做大企業品牌的使命,這是熱泵產業難以快速做大的原因。
目前熱泵產業除美的、格力、同益等有一定知名度之外,大量熱泵企業缺乏知名度。整個行業仍以低價切入市場。中國家電發展史己證明,低價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偽劣產品”,產業低價產品的惡果是產業總體產品質量下降。
在廣東熱泵產業陣營,一些三四線的產品以低價格攪局市場,使“珠江機”成為“劣質產品”的代名詞。
二是中國熱泵產業缺乏領袖企業。
目前熱泵產業的三大品牌是美的、格力、同益。但美的、格力是以大家電的身份進入的,而熱泵產業的“自有品牌”僅同益一家。這對熱泵產業的一百多個企業不為絕妙諷刺。
同益是一家技術型的中型企業,原先也是從事空調的研發和生產,激烈的市場競爭催生了他們堅持將熱泵技術做下去。技術專家型的同益總裁唐壁奎對熱泵技術的研究長達9年之久,隨著對產業狀況的分析和對國家能源戰略的了解。他毅然在2003年停止了原有所有的空調生產,全力投入到熱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中,不斷創新,推出了空氣能熱泵熱水器、熱泵熱水器空調等行業內技術領先的高科技產品,并義無反顧地致力于新能源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很多人都認為唐壁奎這樣做只會傾家蕩產,血本無歸,可是唐壁奎毅然做出破釜沉舟的決定,堅決中止傳統業務,全力投入熱泵技術產品。
同益企業從2004年起全力開展對熱泵產業的啟蒙宣傳,目前成為中國熱泵產業的真正領袖企業。
如果多幾個像同益這樣的領袖企業,那是中國熱泵產業的福祉。
三是中國熱泵產業充滿了大量的欺騙和抄襲。
在中國熱泵產業里,不少熱泵企業主已和奸商、騙子劃上等號。
浙江臨安的某熱泵企業曾信誓旦旦地大談廠商友好關系,但實際該企業請我去拜訪這個企業提供的一些企業重點經銷商時,這些被企業冠于“企業顧問”的經銷商卻向我大吐苦水,更曝出該企業如何巧言令色欺騙經銷商種種不誠信的做法。我真不敢相信,那么在我面前大談“誠信合作”的所謂企業家競如此道貌岸然。
更為拙劣的是廣東深圳一家名叫“派沃空氣能”的企業,不顧廉恥的成為大肆抄襲剽竊他人知識產權的大盜。
“派沃空氣能”企業把一篇在《家電市場》雜志刊發的《空氣能產業,“真功夫”是怎樣煉成的》的文章進行了十分拙劣的改動,把文章里面“同益空氣能”改成“派沃空氣能”,連文章內容、標點符號一處不變就在各大網絡發布,真只能用“無恥”來形容!
但正是這個剽竊他人知識產權的“派沃空氣能”,竟然搖身一變成為“2010年空氣能十大品牌之首”了。
一個連思想都要去偷盜別人的企業會是什么企業?那么派沃的產品、派沃的技術是不是也會去偷別人的?是明目張膽的“盜”還是笑里藏刀的“偷”?派沃的如此做法真是無恥愚昧到了極致。
中國熱泵產業要快速做強做大,就必須走“品牌+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