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文有約】“被”顯然是一種主體表達,自身權利意識沒有覺醒,個體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產生與公權力異己的感覺的。因此,被時代是權利意識集體覺醒的標志之一。
“被”這個詞突然火起來了,從“被就業”到“被增長”,再到“被全勤”,廣大網友驚呼“被時代”來臨了,就像是在喊“狼來了”。從現在這些紅極一時的“被”詞語來看,“被時代”來臨確實不是啥好事。“被字句”從來就沒有像今天這樣被活學活用。和有些網絡流行語不同,這個“被”字沒有絲毫戲謔,它從其他角度折射出一些社會現象。
家具行業也出現了一些“被現象”,有人驚呼家具行業即將走進“被時代”,這種說法荒誕但值得留意;很明顯,“被字句”流行原因并不復雜,透過現象看本質,家具行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
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家具業四大“被現象”
家具經銷商“被擴張”。
家具環保化“被E0”。
家具追求時尚“被洋氣”。
家具出口業“被復蘇”。
解讀:家具經銷商“被擴張”
現象:“擴張”這個詞在 家居 行業已經興起了很久,有的企業初衷是抄底,有的企業則是跟風,而部分經銷商在擴張的大軍中卻充當著“被擴張”的角色。面對市場中的各種競爭壓力,賣場的收益越來越少,很多時候收益都被賣場昂貴的租金消化掉了,并且品牌形象店在賣場中的位置無法選擇,經銷商實在很委屈。時代發展至今,進駐賣場的優勢和初衷已經完全變質,原本想借助賣場渠道促進銷售,但是很多賣場過快的擴張速度和過強的密度又導致企業單位場地的銷售額下降,要與競爭對手博弈,又只能隨著賣場“被擴張”,由此又會增加企業成本壓力。
家具經銷商“被擴張”
追蹤:“被擴張”讓家具商們出現了“保守派”和“自立派”。隨著“被擴張”現象嚴重化,一些高端品牌擺脫了束縛,逐步開始自備嫁妝獨立成家,為了體現出“高檔次”,大品牌的家具商們開始走出賣場獨自生存,走純粹的高端咱線。而一部分家具品牌還是比較謹慎。在他們看來,獨立店這種經營模式所需的資金量、精力都很多,風險也更大。若經營不成功,等于是燒錢,即使在賣場中夾縫生存,也比另辟蹊徑,脫離主流生存的方式穩妥。
思索:盡管家具賣場促銷很賣力也很頻繁,但是消費者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而且懷疑其中是否優惠到實處,因此實際經營狀況之差卻是有目共睹,擴張后的賣場里面空閑專賣店也在不斷增加。擴張如果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主動積極的將會有好的收益,如果是被動消極的則得不償失。
解讀:家具環保化“被E0”
現象:外行人也許不懂什么叫“E0”,“E0”級、“E1”級、“E2”級是指甲醛釋放限量等級的環保標準。在行內,“E0”級家具,號稱其甲醛釋放量幾乎為零,就是家具環保性已經達到了最頂級的標準。隨著廣大消費者都在追求綠色環保家具,尤其是家具中的甲醛釋放量成為人們最關注的指標之一,一些廠家、商家乘機開始炒作“E0”級家具。但據家具行業有關專家透露:目前中國尚無“E0”級的強制性標準,“E0”級家具還只是廠家、商家“忽悠”消費者的一個“傳說”,所以市場上也基本沒有“E0”級標準的家具。看來大部分“E0”級家具都是“被E0”了。
家具環保化“被E0”
追蹤:板材家具都要使用膠,有膠就有甲醛,有甲醛就有污染,所以根本就不到“甲醛含量等于零”的標準,那么“E0”級家具也只能是一個概念了。其實強調家具要環保,就是在講要把污染降到最低,如果拿這個來炒作的話,那將會使眾多的“En”級家具冒充到“E0”級隊伍中。
思索:市場中“E0”級家具的宣傳標語越來越多,質檢問題曝光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其中包括很多大品牌大廠家,從中可以看到“E0”中藏著隱患。目前,我國強制性標準中規定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量要達到“E1”級(可直接用于室內裝修)和“E2”級(必須經飾面后使用),當然級別越高越好,安全性越高,但如果產品本身沒有達到,何必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呢,久而久之,傷的將還是自己。商家,請不要用“零”這個敏感的數字迷惑消費者。
解讀:家具追求時尚“被洋氣”
現象:在家具市場中隨處可見披著“洋裝”的國貨產品,并打著各種“法國浪漫”、“美圖田園”、“西班牙風情”等廣告語引人誤解,當然其中也有真正的“洋貨”,但也不乏濫竽充數者在冒充外國貨。其實有的廠家只是引進了專業家具生產設備,就要說自己的產品是外國制造的。當你走進家具賣場時,就會聽到這樣的推銷語:我們的烤漆是德國進口的,密度板是德國意大利進口的,蜂窩板是荷蘭進口的,樣式是歐美的...幾乎沒有國內的,真假只有靠消費慧眼識別了。
家具追求時尚“被洋氣”
追蹤:不僅材料上要選用外國進口的,連名字也要起得有洋味,比如:奧達富爾、依麗伯特、依思蒙沙、維克諾麗、愛依瑞斯,這些真還說不好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反正從名字上先迷惑你三分。再加了推銷員連環轟炸,不是外國貨也被說得洋味十足了。很多消費者都對取了“洋名”的家具懷有好感,總是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那么商家就是抓住了消費者這種心理,便開始“拿洋品牌說事”,巧妙輕松地將銷量提上去。
思索:洋家具的質量好,我們崇尚的同時是要去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和標準,不是以國內的產品充當國外的產品來賣給國人,這是欺騙,這是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臉。名字洋氣不等于質量好,選購家具時要更加注重家具的性價比、售后服務等,不要盲目輕信“洋名”家具。
解讀:家具出口業“被復蘇”
現象:金融危機已經不是2010年的主要話題了,“訂單回升”、“出口復蘇”等字眼開始充斥著家具行業,社會各界人士對“復蘇”打上問號。素有中國家具出口第一鎮之稱的東莞大嶺山鎮,是一片愁云慘淡,倒閉、破產之類的談資,早已成為家常便飯,從這里我們看不到一點復蘇的影子。難道行業內宣稱是復蘇是一種“假象”?其實市場現況是這樣的:處于高端的優勢企業是本輪訂單回升的主要對象,部分企業利潤大多微薄,基本處于虧損邊緣,占比超過8成的大部分企業,正是此前企業關停或倒閉的重災區。就是說只有很小一部分的高端企業有了復蘇的現象,其他大部分是“被復蘇”了。

家具出口業“被復蘇”
追蹤:出口量在增加,但是行業的利潤卻在大幅減少,并且還有進一步降低的趨勢。行業利潤已越來越低,未來的一段時間,行業將出現大洗牌,開始一輪優勝劣汰。好的企業將留下來,差的企業將從市場上消失。從宏觀到微觀的信息無一不在表明,眼下的訂單增長不具備持續性。這可能是季節性的脆弱復蘇,真正的復蘇何時到來,還是一個疑問。
思索:針對很多資金缺乏必要的市場調研和準確市場信息,盲目進入家具流通市場的狀況,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會長翟棟梁指出:“家具企業應借鑒外資流通企業進入中國的經驗,利用市場的手段進行重組,在資本與股份層面上合作。只有科學地整合各自優勢和實力,才是未來家具等流通市場值得期待的出路。”同時,對于家具市場如何謀變,有業內人士指出,錯位經營、準確定位、避免同質化競爭、品牌化運作、開辟二級市場,這或許是今后商家謀求生存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