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大頑癥:同質化(少數供不應求的市場例外)
不少企業對消費者給不出一個購買的理由。這種營銷是非常累的,而且必定是走向萎縮的。
道理很簡單,作為顧客,我有很多選擇,我為什么要選擇你?你必須回答我,而且有理有據。請注意:我有很多選擇!(少數供不應求的市場例外)
你更能滿足我某方面的功能性需求?
你服務讓我更放心?
你更讓我喜歡?信任?
你更符合我的習慣?
……
很多方面你可以去發散思考,但你必須知道我在乎什么?什么因素更容易撬動我的購買行為?
如果沒有,你可能只有用價格來吸引我,如果價格你也沒有優勢,或者我不相信這種價格匹配的質量,你只有完蛋!
當我們用消費者的思考方式來拷問自己的時候,“差異化(而且必須是有意義的差異化)”的營銷原理就很容易理解了。
其實這個道理一點都不新鮮,幾乎所有企業都表示認同而且經常掛在口頭上,但實際的營銷行為卻仍然是普遍的同質化。這個病頑固在哪里?——企業普遍從稀缺經濟年代成功過來的,還沒真正明白產品過剩年代截然不同的游戲規則!
稀缺經濟年代的賺錢關鍵是“有”——有貨就好
產品過剩年代的賺錢關鍵是“更”——更能滿足我
所以過去是以生產制造為導向,今天是以顧客和競爭為導向。
對差異化的僵化理解是“有差異就好”,所以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沒有意義的差異化。
對差異化的表面理解是不懂得去為差異化構建壁壘,導致差異化很快就不復存在。
主動差異化是領導品牌封鎖跟隨者的利器。
差異化是挑戰者或后來者爭奪更多市場的利器。
第2大頑癥:弱傳播
顧客是通過傳播來認識品牌的。
顧客不知道的品牌,對于顧客來講是不存在的品牌,購買機會是0。
顧客的世界里,沒有真相,只有認知。顧客只根據認知來選購品牌。
而事實不等于認知,認知等于事實。所以,今天,除了產品、技術、服務、價格等屬于競爭元素之外,傳播即顧客的認知是很重要的一個競爭元素!而且,顧客認知是根本性的元素,其它元素都得支持和服從于它。根據顧客認知的需要來設計產品、技術、服務、價格等。
有些企業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傳播戰在今天已經愈演愈烈。使得營銷競爭在顧客來到賣場之前就已經展開了。成功的傳播在顧客來到賣場之前就就完成了大半的銷售,終端只是個促進。當然,大多數的品牌傳播遠沒有這樣成功,所以終端在今天還很有一拼。但是在傳播方面如果更有力,那么終端也就更容易取勝。
但大多數習慣于以制造為主的企業(這占了中國企業的大多數),對以上道理和現象遠遠沒有搞明白,傳播非常弱,營銷還停留在人員推銷和價格戰的層面。
可以負責任地斷言:今天成功的品牌離不開強勢的傳播,而且在各行各業!不相信,可以隨便舉例子。
不錯,今天廣告成本很高,而大量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費用緊張,廣告拼不起。我們不是說要去拼廣告,因為廣告不等于傳播,傳播大于廣告。但傳播是一定得拼。傳播可以通過創意、策劃來節省費用,但即使最好的創意、策劃,也必須有一定量的經費來實施,否則,“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費用太少,再好的想法也沒用。
企業弱傳播的病頑固在哪里呢?一是覺得傳播太虛,買設備、建工廠才是實實在在的,二是不知道怎么做,沒把握。關鍵還是第一點,第一點認識解決了,不懂做會去學。
傳播的投資一點也不虛啊,這是在投資心牌!顧客心中的你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認知度、信任度、偏好度、忠誠度,這些就是市場和財富啊。品牌的傳播形象與實際形象是不相等的。
在今天,對于大多數的中國企業,最大的短板就在這里。其實中國工廠太多、設備太多,未來很多可能要閑置甚至處理。我們缺的是有價值的心牌!所以建議企業在工廠設備方面的投資要控制,在傳播方面的投資要大大地加大。
怎么控制呢?把那些沒有利潤的訂單砍掉、把那些沒有利潤的市場砍掉,把那些能夠外包的都外包掉。騰出資金做市場,主要就是做傳播。傳播一個最有競爭力的業務。讓最有競爭力的業務經濟效益最大化。再反過來哺育第2個最有競爭力的業務。
今天,購買行為大多仍在賣場發生,但購買意愿及購買思考大多在賣場之前已經在進行。同樣,營銷的爭奪大多也在賣場之前已經開始,而且已經非常激烈。這個較量就是傳播!手段有很多種,比如廣告、促銷、公關、服務等。核心目的是:傳播、心智占位。
還有一個變化是:今天顧客越來越拒絕推銷,更愿意自己做主,更在乎專業和信任。
傳播戰在幾乎所有行業都非常激烈,這是今天的一個事實!
消費者的世界里,只有認知,沒有真相!所以,賣得最好的產品并不是最好的產品,最好的產品賣得不一定最好。要想賣得最好必須成為消費者認知世界里的最好。
事實與認知,永遠不可能完全對稱!
不傳播等于不存在。最好的產品、服務、設備等等都是一堆成本,甚至可以說分文不值。
所以不在傳播中取勝,怎么可能在市場上取勝,這絕對不可能!
某種程度上說:營銷=傳播
第3大頑癥:資源分散
大多數領域都是競爭很激烈的。也就是說品牌一定得通過與對手的爭奪才可以獲得顧客。猶如兩個人比武,除了比巧,也要比力。否則,即使找準了穴位,力道不夠,也沒有用。為了保證力度,就必須資源集中,也就是聚焦。聚焦到數倍于對手絕對性地簡單地解決對手為準。當然,你一旦找到了在局部以少勝多轉化成以多勝少的有效戰法,可以同時在更多的局部或戰場開展,可以加快全局勝利的來臨。
企業總體的資源是有限的,尤其是中小企業,總體資源往往不如對手,所以必須進行資源的重新配置或者部署。重新配置或者部署是如何做加減法。知道哪里該加哪里該減。
第4大頑癥:系統不配套
通過一招把顧客搞定,今天不可以了。新聞、廣告、公關、終端、渠道、服務等所有顧客的信息接點,組合成一個整體系統,在與競爭對手爭奪顧客。任何一個短板都可能成為對手攻擊的焦點、顧客流失的道口。系統內的優化組合,也是競爭的關鍵。
所以系統需要優化組合,其標準是目標顧客和競爭戰略。
所以第一點準則是:任何一環不能與目標顧客和競爭戰略相抵觸;
同時系統的每一環節都有它獨特的任務或功能,是別的環節所不能替代的,所以第二個準則是:任何一環都得發揮好自己的“崗位性”功能。
另外,每個環節都要盡可能地創新客戶價值、創新溝通方式,所以第三個準則是:任何一環都得發揮好自己的“創造性”。
最后,各個環節在不同的階段任務和角色也會發生變化,所以第四個準則是:注意時間性和節點性。
第5大頑癥:單打獨斗。
資源的概念絕不能局限性企業內部來看。企業外部有巨大甚至無限的資源可以為企業利用。政府、媒體、輿論、時事、行業、甚至對手等等,都可以為企業所借用。關鍵是善于找到需求的嫁接點,創造新的集體獲利模式。如此以來,企業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大量的外力在幫助自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