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9-10 17:10:38 來源:http://dec.fdc.com.cn億房家居網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
1949年 新中國成立,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中國人從此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中國、北京、天安門城樓上,一塊古老土地發出了屬于他自己的第一聲。新的時間就這樣開始。那一天,是熾熱的一天;那一天,是美好的一天;那一天,北京天安門前舉行了一場慶祝新生的狂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中國、北京、天安門城樓上,一塊古老土地發出了屬于他自己的第一聲。新的時間就這樣開始。早上七點,城樓上的1000多人和廣場上的30萬人匯集在一起見證了這個國家的重生。望長安,人潮如涌;看城樓,花如海洋。晚上九點半,游行隊伍才完全走出會場,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那一刻,光明充滿了整個新中國。
1957年 馬寅初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新人口論》——人口多,吃飯都成問題,何來 家居 裝修?
1957年春夏對階級斗爭形勢的錯誤估計,使反右運動嚴重的擴大化了,幾十萬頂被錯劃為右派的知識分子頭上的帽子,成為共和國沉甸甸的記憶。因周恩來保護而逃脫右派帽子的馬寅初,也絕對想不到數月之前還受到稱贊的想法,也在反右大潮中觸了礁,遭到批判。
作為經濟學家的北大校長馬寅初,提出的是控制人口的建議。雖然人口問題的產生部分是新中國公共醫療取得極大成就的結果,但無論如何,這個建議在當時是應該得到更嚴肅對待的。責難馬寅初的人沒有料到,《新人口論》遭批判的深遠影響,直到二十多年后“計劃生育”成為基本國策時才顯現出來。
1967年 八個樣板戲風行中國——那個時代普通人家的裝扮就像樣板戲一樣也是有章可循的。
1967年5月23日,北京、上海集會紀念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陳伯達和戚本禹在北京、姚文元在上海發表講話,陳伯達在講話中說江青“一貫堅持和保衛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她是打頭陣的。這幾年來,她用最大的努力,在戲劇、音樂、舞蹈各個方面,做了一系列革命的樣板,把牛鬼蛇神趕下了文藝的舞臺,樹立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成為革命披荊斬棘的人”。
25至28日,《人民日報》連續發表毛澤東關于文學藝術問題的5份文獻:《看了〈逼上梁山〉以后寫給延安評劇院的信》(1944年1月9日)。《應該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1951年5月20日)、《關于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1954年10月16日)、《關于文學藝術的兩個批示》(1963年12月12日、1964年6月27日)。其中《看了〈逼上梁山〉以后寫給延安評劇院的信》1950年曾在《人民戲劇》創刊號上發表。這次重新發表刪去了收信人楊紹萱、劉燕銘的名字和“郭沫若在歷史話劇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你們則在舊劇方面做了此種工作”兩句話。作為紀念活動的內容之一,現代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海港》、《龍江頌》、《紅色娘子軍》、《奇襲白虎團》等8個“樣板戲”同時在首都舞臺上演,歷時37天,演出218場31日,《人民日報》以《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為題發表社論,說這8個戲“宣告了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破產”。6月18日,《人民日報》報道會演結束。此后,一直到“文革”結束,樣板戲一直統治著中國文藝界。
1977年 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高考恢復,大學生多了。他們中的很多人對后來的 家居 界深有影響。
1978年3月,31歲的插隊知青老鬼脫去山西大同機械廠的工作服,揣著北京大學新聞系77級的入學通知書踏上北上的列車。這位從570萬名考生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是恢復高考后第一批被錄取的大學生。
1977年12月,我國恢復了中斷10年的高考制度,570萬名年齡介于13歲到37歲的應考者涌進考場,錄取人數為27萬。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07年全國計劃招生的人數恰是30年前參加高考的人數——570萬,這場維系中國幾代人命運的考試,于不經意間走了一個輪回。
1982年 計劃生育定位基本國策——現在的80后正賺錢買房裝修,他們是計劃生育國策的第一批產兒。
1982年3月13日,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國家干部和職工、城鎮居民,除特殊情況經過批準者外, 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農村普遍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某些群眾確有實際困難要求生育兩胎的,經過審批可以有計劃地安排。不論哪一種情況都不能生三胎。中央將計劃生育做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
1983年 中央臺首屆春節晚會舉辦——從此后,看春晚成了很多人過年的必備節目。
以現在的眼光看,那是一臺青澀得不得了的晚會,段落銜接松散,比例嚴重失調,“笨拙”的穿插,甚至攝像機都常常找不到焦點,一段并不精彩的相聲都能殺掉20幾分鐘時間,鄭緒嵐、劉曉慶每人都有唱三首歌的機會,現在的宋祖英、祖海羨慕否?李谷一更是要得,如果算上和姜昆、袁世海的山歌對唱,她一個人就演唱了十首,《春之歌》、《年輕的朋友》、《高山流水覓知音》……晚會的后半段,幾乎變成了李谷一的個人獨唱音樂會。
1988年 價格闖關——通貨膨脹,很多家庭深有體會。
1989年1月1日,《人民日報》一改昂揚之態,以一篇語調沉重的《元旦獻辭》迎接新年:“剛剛過去的1988年是難忘的……在這一年,我們遇到了前所未遇的嚴重問題,最突出的就是經濟生活中明顯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幅度過大,黨政機關和社會上的某些消極腐敗現象也使人觸目驚心。”
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成為許多人對那一年的共同記憶。時任國家物價局局長的成致平尤其刻骨銘心:“1斤裝茅臺酒從每瓶20塊躥到300多塊,汾酒從8塊漲至40塊,古井貢酒從12塊漲至70塊,中華煙從每包1.8元漲至十來塊。”
對于普通職工而言,以往只有一天假期之時,那時的星期天被稱做“戰斗的星期天”,一天時間里,人們要打掃、購物,還要走親訪友,從早忙到晚,“感覺周末比在廠里上一天班還累”。雙休日實施之后,雖然其中一天仍然要進行“戰斗”,但另外一天,則可以用于享受生活,老百姓的生活開始向娛樂和休閑化轉變。1995年5月6日,上班族迎來首個“雙休日”,中國勞動者休息的天數每年由此前的59天增至111天。
1997年7月1日 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現在不少的內地家庭都學著香港家庭的樣式裝修
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買 家居 用品更便宜更方便了。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2001年11月20日,世貿組織總干事邁克爾穆爾致函世貿組織成員,宣布我國政府已于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這個議定書將于12月11日生效,我國也將于同日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催生了一批奧運風格的家飾品
第29屆奧運會8月8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余名運動員刷新了38項世界紀錄和85項奧運會紀錄,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奧運會金牌和獎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殘奧會9月6日至17日舉行。147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殘疾人運動員刷新了279項殘疾人世界紀錄和339項殘奧會紀錄。作為東道主,中國為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作出了巨大努力,兌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