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稱作“后SOHO時代又一新銳產品”的LOFT戶型近來在杭城悄然登陸。它最大的賣點是按一層面積銷售的戶型可被隔成兩層使用,這在房價令人汗顏的今天,已足以使購買實力不強的年輕白領蠢蠢欲動了,然而,其吸引人的還有個性化的居住風格、開放性的居住層次……杭州樓市在戶型創新上一直步履遲緩,LOFT戶型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嗎?
國慶前夕,位于錢江新城核心區的倚天盛世錢塘開工,其設計的1175戶公寓中有199戶新穎獨特的LOFT戶型,4.8米的層高,分隔成2.19米和2.61米的兩個樓層。在開盤前的客戶意見調查中,這一精裝修的復式白領公寓因其創新的設計而頗受追捧。
無獨有偶。九月初,位于杭州城北的利茲水印康庭一期部分房源向社會公開發售,其中有醞釀已久的兩幢80余套層高達5.2米的創新超高戶型即被稱之為LOFT的前衛戶型,每戶90多平方米,盡管售價是一般戶型的1.36倍,均達9500元/平方米,直逼市中心房價,但在數周內消化已過半。
而也就在今年,杭州就有包括水印康庭在內的四個樓盤都在提倡、宣傳LOFT概念,比如旅游水印城,共有LOFT戶型200余套,層高4.9米,分隔后上層2.19米,下層2.71米。還有剛剛開工的野風現代領地等項目。一時間,LOFT概念引起購房者及業內人士的好奇與關注。
LOFT:曾以藝術的名義存在
LOFT,英文原意為閣樓或高大空間的建筑,20世紀40年代紐約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們為了逃避在市區內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的租金,在曼哈頓的西南端,利用廢棄的工業廠房,從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種空間,后來這里被稱為“蘇荷”區。
之后,LOFT被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理想的藝術工作方式,它是對呆板的都市鋼筋叢林寫字樓工作方式的一種反省,更是張揚個性的一次實踐。
LOFT發展到現在,也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前沿文化,全世界各地也掀起了一個以LOFT為中心先鋒空間的拓展與討論,德國、英國、荷蘭、法國、比利時、美國等國家在這方面可稱得上是LOFT的先行者,他們不局限于在自己的國度里的發展,更是致力于將這種先鋒藝術推廣到全世界。LOFT的理念和其奉行的哲學是:不要那種擺放物架子的庸俗前廳,不要進行不必要的空間分區;相反,最好有紅磚鋪地,以及高高的墻壁和天花板。要是還能再有幾扇工業時代的門和其他物件,比如說起重絞車、舊窯爐、舊軌道等,更是妙不可言。
我國的LOFT文化啟蒙于20世紀下半葉,首先是在沿海的城市或政治中心萌發,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這些城市中,先后涌出了多個LOFT藝術區,比如北京的798藝術工場、藏庫新媒體空間,昆明的創庫,上海的蘇州河藝術倉庫區,杭州城北的杭印路49號等。

LOFT:漸成時尚的人居方式
隨著LOFT文化的推廣,它漸漸被解讀為一種理想的人居方式。LOFT的內涵也由原先的工廠或倉庫的樓層演化為沒有內墻隔斷的開敞式平面布置住宅。它的定義要素主要包括:高大而開敞的空間,上下雙層的復式結構,類似戲劇舞臺效果的樓梯和橫梁;流動性,戶型內無障礙;透明性,減少私密程度;開放性,戶型間全方位組合;藝術性,通常是業主自行決定所有風格和格局。對住宅來說,它使傳統的空間功能區分模糊了,使整幢房子的室內變得靈活。
目前在LOFT戶型的具體設計上,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開敞式平面戶型,有點類似SOHO的概念,室內空間完全開放,通透,無分隔。比如目前在北京房地產市場上備受關注的位于朝陽區東三環北路燕莎商圈內的遠洋新干線,設計有1幢LOFT戶型共有100多套,面積有123平方米、155平方米、174平方米、181平方米等幾種,層高2.95米,均價達10500元/平方米。
而另一種形式,也是主要的形式即樓中樓戶型,主要是指一戶居室中,層高達到4米以上,可分作兩層使用,形成樓中樓的形式;但又與以往的復式和錯層有所不同,樓中樓戶型內總有一層建筑面積控制在2.2米以內,可以不記入建筑面積,使消費者獲得多出購買面積1/3以上的面積。
以杭州首家打出LOFT旗號的水印康庭為例,一梯5戶,每戶90~102平方米,開發商交房時不做內隔層,但在適當高處墻內預留了圈梁,窗戶的設置也做了處理,購房者只要在后期裝修中根據個人喜好進行分層,便能制造出兩層的躍層戶型。
目前杭州市場上的LOFT戶型基本為這種模式。有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在今年不約而同出現這一戶型,和眼下市場的低迷不無關系,開發商也在動起戶型創新的主意了。
LOFT:能否成為大眾主流戶型
LOFT戶型在銷售時價格會比一般的戶型要高,往往是在一般戶型售價的1.3~1.6倍。比如利茲水印康庭,一般公寓戶型的均價在6800元/平方米,而LOFT戶型單價達9500元/平方米。又如南京的瑞金蘭庭,一般公寓戶型售價是7000元/平方米,而LOFT戶型則達10000元/平方米。如買一套90平方米的利茲水印康庭,由于單價較高,總價近90萬元。但開發商會為購房者算一筆賬:若全部加隔一層,面積可達180平方米,算下來均價才5000元/平方米不到;若考慮客廳挑空,也會有140平方米以上的面積,折算下來,也僅5000多元/平方米。
當然,這樣的戶型對開發商而言,也是非常的“經濟”,這樣的戶型設計使開發商能在滿足容積率、建筑密度等規劃條件下,部分收益放大1.4~1.6倍,達到利潤的最大化。
這樣兼具了經濟性、藝術性、流動性等特征,空間利用率高的戶型能否成為大眾主流戶型?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這樣的戶型很前衛,且單價較高,決定了開發商在做戶型研發時,要盡力控制戶型面積,一般面積做到50~60平方米,總價控制在50萬~60萬元左右,以年輕的第一次置業者為主要客戶群。一是因為若面積上去了,總價也會隨之攀升,相關替代性的產品會增多(購房者花同樣的錢可買到較大的平層戶型的機會在增多),市場抗性會加大,因此只能做小戶型為主。二是由于LOFT戶型受到層高的限制,其中一層只能在2.2米左右,另一層也多是2.3~2.9米,扣除樓板厚度,凈高度可能分別只有2.0米、2.4米左右,還是有一定的壓抑感。而且,在這樣的躍層戶型面積尺度內,樓梯的寬度不可能很寬敞,各功能單位的布局也不可能很合理。因此,這樣的戶型對于再次置業者來講,吸引力并不一定會很大,只能是以對空間概念與尺度及居住質量沒有特定追求但觀念又很前衛、追求個性與變化的初次置業者為銷售對象。
另一方面,由于這樣的戶型受層高限制,居住質量并不高。一層由于層高較低,客廳挑空,可適用于產品展示、創作及日常辦公等,二層層高尚可,則適合居住。因此,這樣的戶型只能適合除了做為年輕白領初涉人生的過渡之用外,只能適合作為設計、廣告、外貿及一些自由職業者居住與辦公場所,或作為一些藝術家生活與工作的天地。比如,南京瑞鑫蘭庭LOFT首批售出的100多套房源中,用作居家辦公的達30%以上。而杭州的的旅游水印城對自己的登記客戶也做過分析,意向客戶以20~30歲及40~50歲兩個年齡段居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