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陽界 李新菊
目前,我國太陽能行業真正擁有自主研發水平、自主創新的企業并不是很多,無外乎我們耳熟能詳的清華陽光、皇明、力諾、太陽雨、桑樂等幾個大型企業。而一些中小型企業,能有幾個像模像樣的生產工藝人員已經是不錯的了,更不用談其研發隊伍。當然,作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是依靠自身的力量,一點一滴地發展起來的。雖然是擁有5000多家的太陽能企業的大規模,但大多數企業都是白手起家的私營企業,將辛苦賺來的資金投入到研發里面,估計是哪個企業家都需要掂量的事情。
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務實
縱觀我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發展,多年來,太陽能熱水器產品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就實質的改進卻是微乎其微的,所謂的新品研發創新,往往是“換湯不換藥”,只是對太陽能熱水器外表做了“改頭換面”,內里功能的提升卻是緩慢的。筆者說這樣的話,并無貶低行業之嫌,只是慨嘆行業發展之慢。我們不妨舉一個例子,就拿太陽能熱水器冬季不能過冬這件事情而言,多年來,很多企業都在強調太陽能熱水器能安全過冬,消費者能放心正常使用。可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太陽能一到冬天就冬眠了,基本就棄之不用了,何談正常使用。筆者作為太陽能用戶,曾經仔細算過,一年當中太陽能熱水器真正用的時間不到三季。冬天真正想用的時候,太陽能熱水器基本派不上用場,以及上下管道存冷水的問題,這些都是多年未曾解決的實質問題。所以,企業能早日拿出用戶需要的解決方案,并用簡便易行的辦法給予解決,這才是消費者所關心的。
目前,我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競爭激烈,這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如潮大軍齊涌入行業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片面追求利潤,重營銷、輕研發,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市場終端與營銷隊伍的建設上面,形成了凡事以營銷為龍頭,其他靠邊站的局面。很多企業老板寧肯出重金聘來營銷大師,也很少投巨資建立研發隊伍。有些老板為了盡早申請通過各項認證,不惜偽造虛假的證書和報表,也吝嗇將資金花到產品研發上。雖然營銷概念炒作對于企業快速發展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但長久以來,企業后勁不足,創新薄弱,只能使企業停滯不前。
產業升級,研發先行
在2008年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年會上,行業提出產業升級的目標。何以升級,除了生產、設備、管理、營銷、文化等方面的升級,最重要的是研發創新上一個新的臺階,提高太陽能熱利用整體科技含量。雖然年會上,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在發言中一再重申改變太陽能熱水器在消費者心目中科技含量低的形象,樹立整個行業的信心。其實,能做到象皇明大規模生產、研發檢測上檔次的企業有幾個?而甘心情愿向這方面投入的企業能有幾個?
企業行事如同做人、做事,僅有華麗的詞藻,而缺少了踏實誠信的作風,最終會失去社會的信任。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外在的營銷策劃外,最重要的還在于內在功夫上,功夫做得深,做得扎實,遇到風險危機才會巋然不動。有人認為自己企業小,投入研發感覺沒有必要,與其花這樣的費用投入研發,還不如投到營銷里面。筆者認為,企業無論大小,都應該重視研發,從小做起,積少成多,逐漸的累積,便能提升企業的水平。太陽能產業的升級,更需要各大企業的整體提升,而企業的升級更需要像殷志強教授這樣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學者們來從事科技研發工作。
多年前,筆者在皇明時,黃鳴作為學者出身的企業家,對科研隊伍一直偏愛有佳,以致許多部門都說黃總偏愛技術研發部門。在每年度的職工大會上,企業都會重獎一批在研發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而且,皇明還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發考核制度,對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等方面有創新成果的都給予獎勵。
希望這些做法能給我們的行業,我們的企業一些啟示,將更多的目光投入到科技工作領域,關注科技工作者的成長,為其營造更好的平臺,從而促進太陽能行業的快速發展,迎來太陽能行業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