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靚家私的明式小葉紫檀羅漢床,坐左右及后面裝有圍欄。圍欄用小木做榫拼接而成,花紋簡單,沒有復雜的雕飾。后背稍高,兩頭做出階梯形軟圓角,既樸實又典雅。羅漢床其實是一種專門的坐具,明清兩代皇宮和各王府的殿堂里都有陳設。擺在正殿陽間,與屏風、香幾、香筒、宮扇等組合陳設,顯得異常莊重、嚴肅。
這是花花世界一家紅木家具的四合如意架子床,采用了老撾紅酸枝,長約2.1米,寬約1.68米。床面的左右和后面裝有圍欄,頂上有蓋,俗謂“承塵”。圍欄和承塵用小木做榫拼接成四合如意圖案。正面是圓月形狀,也稱月洞門。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龍等紋飾。床裙分為兩層,上一層雕刻雙鳳、雙鶴、雙雀等,下一層雕刻蝙蝠、雙龍、麒麟等,寓意龍鳳呈祥、吉祥如意、長長久久。
清式紫檀雕云龍、海八怪的三屏式羅漢床。
明式家具特別講究線條美,它著重于家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
明式黃花梨鹿角椅,是仿故宮博物院所藏康熙時期的作品,很具有明式家具精髓的代表性。
文物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曾經笑言,古人待客的最高等級就是“拉你上床”。在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金瓶梅》中,有大量床的描寫,并且當時娶媳婦買張好床就像現在結婚買輛好車一樣。潘金蓮為床的事兒跟西門慶鬧了好幾回,嫌他買的床不好,讓他重新換一個。這說明過去的人非常看重床,要不也不會寫到小說里。 文/圖:記者梁紅舉
穴居到臥榻 床逐漸長“高”
靚家私的陳楚標說,中國的歷史演繹完全可以從床的變遷折射出來。聽他講一段床的歷史,或許對我們挑選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中國古代傳統家具走著與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種工藝精湛、不輕易裝飾、耐人尋味的東方家具體系,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無論是笨拙而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而神奇的春秋戰國家具,婉雅而秀逸的魏晉南北朝家具、華麗而潤妍的隋唐五代家具、簡潔而雋秀的宋地家具,還是古雅而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并華貴的清式家具,都具有鮮明的藝術美感。
我們的老祖宗在穴居時代就開始使用家具,古書記載,當時的生活狀態就是“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衣其羽皮。”從史料上看,商周至漢魏,是中國家具整體比例的低矮階段,因為當時人們習慣以“跪坐”的方式進行交流。日韓現在流行的榻榻米,應該就是這一傳統的演化。
戰國時代有了高臺式的床,胡床大概是在東漢年間由西域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后漢書五行志》有記載,“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京都貴戚皆競為之”。到三國時期,家具的形式還保持著秦漢以來的獨足、四足、多足、圓面式、圍屏帳幔等等。直到隋唐,才改名叫“交床”,當時的家具形式多是直柵或曲柵橫跗式,到五代時期,結構出現牙子與棖子,床進入“高足”時代。
明式家具線條流暢、簡練
明式家具的發源地是蘇作,承接了江南水鄉的細致溫婉,家具格調大方、簡練,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具有典雅、簡潔的時代特色。其裝飾手法主要通過木紋、雕刻、鑲嵌和附屬構件等來體現。選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紋理,凡紋理清晰好看的“美材”,總是放在家具的顯著部分。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與透雕結合及圓雕等多種,其中以浮雕最為常用。
“家具業內一直有一種說法,鄭和下西洋帶回了許多木料。”陳先生告訴記者,當時皇帝家的家具基本用海南黃花梨,哪輪得上普通百姓用。記者在花花世界就看到過用雞刺木仿做的明式床,肌理細膩,有紫褐色深淺相間的蟹爪紋,酷似雞的翅膀。床靠、床架都彎曲的流線型很漂亮,沒有任何雕刻,床頭床尾分別有兩塊大、兩塊小的影木鑲嵌。
清式家具裝飾華麗、精細
清式家具則是康熙末年,經雍正、乾隆至嘉慶之后這一年代,以設計巧妙、裝飾華麗、做工精細、富于變化為特點。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家具,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清朝是滿漢文化的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清康熙年間逐漸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的清式家具風格,到乾隆時達到巔峰。“海南黃花梨產量太少,清代中期的宮廷家具,以小葉紫檀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種木料逐漸缺少,遂以紅木代替。”陳先生表示,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和描繪。鑲嵌在清式家具中更為普遍地運用,而“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風格也在一些清式家具中有所體現,有些描金和彩繪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裝飾手段。
明清床具已規定合適高度
歷史上,帝王的床一直是禁忌,圍繞著床的斗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1840年是美國大選歷史上最瘋狂的大選之一。民主黨候選人范布倫在白宮里的床就成為輝格黨攻擊的武器,說他睡的床就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睡的床一樣。
記者曾經在法國凡爾賽宮看到過路易十三的睡床,相比和路易十五的睡床區別不大,金紅織錦大床和繡花天篷,床邊圍的是鍍金護欄,除了床的離地高度之外,在各方面,都不堪與清朝皇帝睡的龍床進行比較。
家具高度符合人體工學
還有一點,明清家具已規定了合適的高度。比如椅凳坐面高度在40~50厘米之間,大體與人的小腿高度相符合。大型坐具,因形體比例關系,座面較高,但必須有腳踏相配合,人坐在上面,雙腳踏在腳踏上,實際使用高度(由腳踏而到坐面)仍是40~50厘米之間。桌案也是如此,人坐在椅凳上,桌面高度基本與人的胸部齊平。雙手可以自然地平鋪于桌面,或讀書寫字,或揮筆作畫,極其舒適自然。兩端桌腿之間必須留有一定空隙,桌牙也要控制在一定高度,以便人腿向里伸屈,使身體貼近桌面。椅背大多與人的脊肯自然特點設計成“S ”形曲線,且與座面保持100~105度的背傾角,這正是人體保持放松姿態的自然角度。
太高太低都不利健康
床要穩當牢固。業內普遍認為,一般來說床沿高度以45厘米為宜,或以使用者膝部做衡量標準,等高或略高1~2厘米都會有益于健康。另外,床的健康高度,還可通過褥面距地面高度來測算。標準是46~50厘米。這是因為坐椅的健康高度為40厘米,坐在床上時,46厘米的床褥距地高度受壓后剛好約40厘米。過高會導致上下床不便,太矮則易受潮,容易在睡眠時吸入地面灰塵。看來,現代床具的健康高度標準,早在明清時代,就由皇帝們制訂了出來。
明清家具風格完全不同
現在的明式家具時指明代中葉至清代康熙中期的作品,這一時期家具的造型、裝飾、工藝、材料等,都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