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麓谷林語所用綠色技術項目一覽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一體化(高層住宅);雨水收集與利用系統(小區范圍);風、光能互補路燈,太陽能庭院燈技術;節水噴灌系統;輕集料混凝土多孔磚外墻自 保溫體系技術;透水地面技術(道路、出入口);鋁合金框吸熱玻璃中空玻璃窗;地源熱泵空調技術(會所);立體綠化技術;能源監控系統) 一股無可抵擋的綠色洪流,正在侵襲星城。來自長沙市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長沙市累計建成節能建筑2200萬平方米,新建節能建筑可形成年節約能源約67.2萬噸標準煤的能力,可以實現每年減排約176萬噸二氧化碳。
綠色建筑是一個涵蓋建筑、設計、環境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系。未來政府將在政策、稅費的引導下,鼓勵綠色建筑的發展。長沙市副市長李軍說。只是,包括建筑節能在內的綠色建筑發展之路,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面前,如何突破好東西與高成本之間的矛盾? 長沙進入綠色建筑新紀元
綠色建筑是未來趨勢
昨日,綠色建筑改變明天2009長沙市建筑節能宣傳月暨綠色建筑推廣活動正式啟動,這一活動將延續到7月31日。
來自長沙市建委的消息稱,保利麓谷林語和太陽星城已獲批國家建設部2009年正式立項的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和長沙市首批綠色建筑試點項目。這意味著,長沙房地產的綠色之路,正在進入到實質性的新紀元。聯想到此前公布的4萬億投資計劃,2100億元將用于節能減排、生態環保等綠色工程的投資傾向,正在醞釀著一場綠色風暴。顯然,綠色建筑或將迎來一個難得的發展。
綠色建筑是一個涵蓋建筑、設計、環境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系。未來政府將在政策、稅費的引導下,鼓勵綠色建筑的發展。長沙市副市長李軍如是說。
6月15日,上午九時。長沙市政府二辦公樓前坪綠意盎然由長沙市建設委員會主辦的綠色建筑大型專題巡展正在進行。這或許是一次全新生態體系的價值重建。在長沙市正式啟動的綠色建筑推廣月活動上,一個信號是,長沙市政府致力于綠色生態和綠色建筑的決心已定。綠色建筑關注的是建筑全過程的節約,強調居住人的健康,同時也涉及到對環境最少的干擾,推廣綠色建筑是兩型社會’城市發展建設的戰略選擇。”李軍說。
一扇窗戶將有一張面向太陽的3層玻璃幕墻,通過太陽能實現節能與通風。這并非科幻電影,而是法國Courbevoie的綠色建筑——TourCarpeDiem大廈。
所謂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與建筑節能相比,綠色建筑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包涵了節能、節地、節水、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等內容,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完全合拍,它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湖南省建設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唐道明說。
早在2006年,建設部就發布了《綠色建筑標準》;2008年10月1日《公共機構節能條例》、《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同時施行,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筑由公共建筑向民用建筑延伸;最近,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還將制定建筑節能2009年至2011年三年規劃。 而在長沙,已制定并執行了嚴格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竣工驗收標準、推廣應用新型墻體保溫材料和節能產品,并從2008年10月份起將節能設計寫進《住宅質量保證書》。
目前,長沙市已完成了對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和能耗公示,啟動了對部分大型公建的實時監測,強化了建筑節能工作的技術支撐,建筑節能工作取得新突破。按照長沙市的計劃,本次活動為期一個半月,將在大中學校、社區街道、商圈景區等開展大型專題巡展。并發放調查問卷,讓更多市民了解綠色建筑知識、增強綠色生活理念,身體力行參與到節能減排中來。 [矛盾]
阻力:高成本下叫好不叫座
相比于普通建筑,綠色建筑,顯然是一種更為新興的、具有顛覆性的、旨在重塑和諧生態體系的建筑形式,“已成為當今世界建筑發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公用建筑上多有奇思妙想的綠色節能,在民用商業建筑的使用上,卻始終裹足不前。一個現實是,在節能綠色成本和商品房市場價格的接受度矛盾之爭中,綠色建筑處于一種“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就在最近,曾經以高科技節能建筑為主打的開福區某樓盤,最終放棄部分高科技節能技術,而選擇了更為平實的價格策略。
“綠色建筑的推廣,是一個需要時間和成本的過程。”李軍說。在他看來,政府未來的政策傾向,將是綠色建筑大行其道的基石所在。
動力:高效益更能降低成本
“綠色建筑不等于高成本。”深圳世紀星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鄭列列認為,綠色建筑并不是一定全部采用高新建材技術和產品,只要選配合理,采用常規技術和產品,比如太陽能熱水系統、雨水收集和中水處理系統等,這些技術和產品已經很成熟,只需根據具體項目稍做改進就能達到預期效果。“成本不會增加很多,可以說,不會讓消費者覺得比市場價格高。”鄭列列說。來自權威部門的一種計算公式是,從成本上看,如果建筑節能30%,投資增加不會超過5%;節能50%,投資增加不會超過10%;如果節能65%,投資增加大概在12%-13%。但運行階段會節省很多費用,增加的成本能夠在7年左右收回。
“從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來看,綠色建筑的成本并不一定會比普通建筑高,甚至還會有所降低,關鍵還在于理念的轉變與綠色技術的綜合優化運用。”湖南保利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安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