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楊大昕
5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國家安排70億元補貼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和福州、長沙,開展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等5類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試點。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全國31個省、區、市14947人的調查顯示,如符合條件,82.6%的公眾愿意“以舊換新”。
68.9%公眾希望手機也列入“以舊換新”范圍
有數據顯示,中國家庭的家電已經進入了一個報廢的高峰期,每年報廢的家電中,電視機約500萬臺,電冰箱約400萬臺,洗衣機約600萬臺,手機約1000萬部。而目前市場上的大屏幕高清平板電視、雙制冷循環系統的多門變頻冰箱等家電不僅使用體驗良好,而且更加環保節能。
有網友認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不僅可拉動內需,改善百姓生活,也有利于環保,促進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
消費者愿意選擇哪些產品以舊換新?調查中,公眾給出的排序是:電視(74.2%)、電腦(69.2%)、電冰箱(64.4%)、洗衣機(63.4%)、空調(56.1%)、汽車(37.7%)。
此外,還有68.9%的公眾希望手機也可以列入“以舊換新”范圍。
近日,記者在走訪國美電器北京石景山區分店賣場時發現,不少商家已經開始為家電“以舊換新”做準備。
“在目前市場不太景氣的情況下,拉動家電消費的升級和更新換代是生產商、銷售商最關心的。”循環經濟研究領域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志,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以舊換新”政策的第一要義是要有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在政策細則出臺和執行過程中,要確保老百姓得到實惠,尊重協調各方利益,才能確保政策的正當性和可行性。
67%公眾認為應對舊電器進行合理估價,引入監督機制
網友“午夜麥田”發帖說,他曾在某商家的一次“以舊換新”活動中,將一臺21寸彩電換成29寸,商家的回收價是400元,于是他以3100元買回了價值3500元的產品。但第二天,他去另一家商場時卻發現,同一型號的彩電竟然只需3000元。他建議,“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中,要防止商家借此來提高產品價格甚至以次充好。
調查顯示,67.0%的人認為,應對舊電器進行公平公正估價,引入監督機制;61.7%的人希望“以舊換新”電器最后成交價格盡可能做到公開、透明;57.0%的人認為在找不到舊家電發票的情況下,商家也應人性化辦理;50.0%的人認為“以舊換新”家電的所有型號都應可換才合理;49.2%的人希望“以舊換新”商家協助顧客進行舊家電的拆卸。
“我們舊貨行業,目前最關心的就是這些舊家電回收的渠道和形式,以及回收后的去向。”中國舊貨協會會長楊殿宗說,從現在的新聞報道來看,“以舊換新”政策更傾向于由商家來回收舊家電,他認為應該允許舊貨行業的人進入到這個環節,“舊家電的鑒定相對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專業的領域,舊貨行業人員相對來說更有經驗。此外,對于高能耗、超長年限的舊家電和舊汽車應該堅決淘汰。但銷毀一些零件可以繼續使用的產品,也是一種浪費。”
76.9%公眾有意購買節能環保產品
“有利于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是‘以舊換新’政策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楊志認為,采用經濟激勵手段,與單純的環保宣傳等形式相比,更能讓老百姓積極地參與其中。
無獨有偶,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正式啟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該“工程”將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向購買能效等級1級或2級以上的空調、冰箱、平板電視、洗衣機等十大類高效節能產品的消費者提供每臺300元至850元的補貼。
調查顯示,82.3%的公眾表示,在優惠后產品價格相當的情況下,更愿意選擇高效節能產品。
據了解,使用節能技術的家電,如采用光感變頻新技術的液晶電視待機功耗可以降到0.1瓦以下;“洗凈即停”的洗衣機比普通洗衣機磨損率降低約25%,省水省電各30%。
如今,越來越多的公眾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節能環保。在一些大中城市里開始流行一種“以物換物”的生活方式。一些人將自己的閑置品,在網上“曬”出來跟網友交換其它東西,這些人被稱為“換客”。
上海市某國企職員周曉蘭一直夢想著擁有一臺數碼相機,但由于資金不足,一直未能實現。“但我有一臺打印機,在購買它的一年里,我幾乎不用,覺得又浪費又礙事。”后來她把換物信息發到了網上,當天就收到3個人的回復。最終她從同城的一位網友那里換來了夢寐以求的數碼相機。“這就是生活中的節能環保。要使整個社會有這樣的節約意識,還是需要每一個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平時你會在哪些方面做到環保?調查顯示,76.9%的公眾會有意識地購買節能環保的產品;56.1%的人會有意識地將廢物再利用;46.4%的人會將自己不需要的產品贈送給需要的人;44.9%的人會將不同的垃圾扔進分類垃圾箱;44.5%的人會隨身攜帶購物袋或筷子等。此外,40.2%的公眾會有意識地購買環保企業生產的商品;34.1%的人會與他人互換各自需要的產品。
作者:黃荷肖 舒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