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市場上的 家裝 公司制定預算的方式,可謂花樣百出、難分伯仲,既有計件式算法,也有按工種分類的算法。不少業主在進行裝修前都會通過各類專業網站等渠道,對預算的制定方式和報價進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但親自面對 家裝 公司時,卻發現了解到的東西和現實卻相距較大,一時無所適從,只能對 家裝 公司的要求聽之任之。
雖然不能一概地說 家裝 公司為了獲得更多利潤一定會在預算上手腳,如裝修材料價格和人工費等直接成本,但龐大的 家裝 公司要想只依靠不到百分之十的管理費來維持運營,顯然也是不可能的。由此,3月1日,記者采訪了市內幾家 家裝 公司,他們表示,誰也不愿意被消費者稱為“奸商”,但目前經濟不景氣,市場利潤太薄,為了維持運營,一些中小公司在預算上的確存在不規范操作。
■細數 家裝 預算“通病”
對業主而言,他們的要求十分簡單,只希望能明明白白消費,讓 家裝 公司把錢賺在明處。由此,在記者日前的采訪中,幾位 家裝 業內人士專門將目前 家裝 預算常見的一些不規范操作,逐一做了說明。
“通病”1:裝修報價整體“打包”
做 家裝 是一個繁瑣的工程,主材就包含地板、墻地磚、乳膠漆、吊頂、櫥柜等在內的8大類,輔料則更是有膩子粉、防水涂料、木工板等在內的十余種類,之外還要加上人工費,其中又包括泥工、水電工等等,過程繁雜、種類繁多,而且每項都得花錢,正如不少有過 家裝 經驗的消費者感嘆:“做裝修,一是累人,二是燒錢。”
由此,不少 家裝 公司就將包括主材、輔料、人工費在內的所有 家裝 項目,全部混在一起,說一個總價,“打包”放在業主面前。這樣做,原本會使得業主省心省事,但因其采用“混搭風格”,加之 家裝 公司對于裝修材料進購價有“量大價低”的優勢,業主根本無從參照市場指導價對 家裝 公司的報價進行參照。
此外,在 家裝 公司的預算“打包”報價中,對工藝的說明更是長期被省略。有業內人士指出,一些規模較小的 家裝 公司,接單在目前情況都比較困難,往往是“抓住一個,就不放手”,利用消費者不了解材料成本價格,隱瞞材料制造材質、工藝等直接成本,以次充好地向業主朋友報價。如實木門這一項,兩板實木板拼貼在一起,叫實木門;而用實木皮貼面,中間用纖維板復合而成的,依照最新的國標規定,也叫實木門,但價格與前者卻相距甚遠,前者一般要1500元以上,后者則只需800至1200元。
但業內人士表示,正規的 家裝 公司,如美家堂、川豪、新空間、今朝等,在制定預算時,都會將材料的材質、工藝以及品牌明確地向業主進行說明,因此,消費者在選擇 家裝 公司時還是應當向正規地、大型地品牌 家裝 公司靠攏。
“通病”2:工程量算法不規范
在 家裝 中,工程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 家裝 工程的總體價格,而多數業主對這一環節卻恰恰不了解,如墻體面積、地面面積、墻地磚數量、櫥柜體積等計算。
由此,一些裝飾公司故意在預算中多報施工面積,“多賺一點,算一點”。如臥室衣柜的不同開門之間的隔板,重復計算兩次;又如大面積的電視墻紙用量,不足一面墻體面積,卻按墻體全面積計算;廚房、衛生間貼半墻磚,卻按100%面積計入工程量……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類情況是最常見的不規范操作,業主往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稀里糊涂”地就向 家裝 公司妥協了。要杜絕這類情況其實也不難,在 家裝 前,對要施工的地面、墻面劃線,量好尺寸,并且查看交房合同上所說明的墻面、地面面積等,一般來說,地面面積等于使用面積,使用面積等于房屋建筑面積乘以85%,墻體面積等于地面面積乘以3。
“通病”3:費用重復計算
一般情況下,在 家裝 公司的裝修預算書的最后,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機械磨損費”、“現場管理費”、“稅費”等,有的還會向業主標注“成本”、“利潤”等項目,做到明示消費。但要說明的是,這類所謂的“明示”,除了材料成本、利潤之外,之前的幾項都屬于不合理收費,只不過由于目前國家、行業都沒有標準對其進行強制約束,一些 家裝 公司就肆意妄為。
以“機械磨損費”為例,只要進行 家裝 ,一些工具如涂刷手把、鉆機等,都會出現磨損,屬于必然發生的情況,而且這類費用在先前的預算中也已經算入其中;還有“現場管理費”,則更是無從說起,這筆費用與前者一樣,都已經被算入進預算中,實在不應該單獨立項。對于“稅費”,根據“誰經營、誰納稅”的原則, 家裝 公司完全沒理由要讓業主朋友來承擔這筆費用。
因此,消費者除了要找正規的品牌 家裝 公司外,在審核 家裝 公司的預算時,一定要注意最后的費用項目,拒絕一些 家裝 公司的無理要求。
“通病”4:遺漏裝修必要項目
在 家裝 材料中,一般包括主材和輔料,屬于必做項目,主材價格在整體材料費用中也相對較高,其中多是面層裝飾材料,如地板、木門、墻地磚、乳膠漆、油漆、吊頂面層、潔具、廚具、插座、塑鋼門窗等等,前前后后有十余項。但不少消費者除了了解常用的乳膠漆、地板、潔具、插座外,對其項目幾乎不了解。
因此,少數裝修公司為吸引消費者,故意在報價上對一些必做項目“先不說、后補充”的做法,以先期的低報價挽留住消費者,然后在施工隊進場開工后,再向業主逐項提出,讓業主“騎虎難下”。業主要想杜絕這類情況,就必須在裝修前對裝修項目一一了解,如果擔心不詳細,還可以到一些正規的 家裝 公司進行免費咨詢,做到“心中有數”。
■大型企業相對靠譜
了解上述的不規范,不得不承認對于多數沒有 家裝 經驗的業主而言, 家裝 市場上的“水”還真不淺。不僅如此,一包水泥鋪多少磚、一升乳膠漆到底能刷多少平米的墻面,墻地磚選多大規格才能將損耗降到最低、各 家裝 公司的要求標準不統一,有低有高,怎樣才算合理?要想弄懂這一系列的問題,還真需要花點時間才行。
川豪裝飾公司工程中心總監茍永民表示,目前市場上的這類情況也的確存在,要想一時根除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作為弱勢群體的消費者,目前而言只能盡可能地向大規模地 家裝 公司靠攏,畢竟規模大的 家裝 公司在對員工管理、裝修報價等方面要嚴格得多,而且關鍵的是,規模大的 家裝 公司一般采取的是全透明化操作,裝修前就會同設計師一起,按照業主要求對房屋進行勘測,然后按照業主要求將主材、輔料、人工費等各項費用,主動地向消費者做非常詳細地介紹,如100平方米的房屋,將采用怎樣品牌的地板,需要多少平方米、規格又是多少;乳膠漆又需要多少, 家裝 公司會提供怎樣的品牌等,規模大的 家裝 公司都會如實地向消費者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