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力推進家電下鄉政策,有效帶動了農村家電消費市場的啟動,為家電行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面對出口因國際金融危機受到影響,國產品牌在農村市場中借下鄉之機逐漸恢復著元氣。在農村消費者的一張張笑臉背后,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市場機會?13%的財政補貼又將會帶來怎樣的行業亮點?
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國家兩次擴大家電下鄉產品和補貼范圍。下鄉產品擴大到包括空調、洗衣機、電腦等在內的8大品類;下鄉實施范圍也從原來的3省1市試點擴展到了全國。據商務部測算,家電下鄉可以放大農村近7倍的購買力。財政補貼家電下鄉政策將至少實施4年,帶動家電銷售4.8億臺,累計可拉動消費9200億元。中國家用電器維修協會會長劉秀敏高興地評價家電下鄉政策“可謂是一劑激活農村市場、拉動內需的良藥。”
家電下鄉為整個家電業發展注入活力,企業參與熱情高漲,中標企業和產品種類持續增加。2月1日,家電下鄉工作在全國推廣,此前第三輪家電下鄉中標結果揭曉:在彩電、洗衣機、冰箱(冷柜)、手機4大品類中共有177家企業中標,大大超過上一輪122家企業的中標規模。
中小家電企業中標比例大幅增加成為本屆招標的最大亮點。彩電增加了深圳市愛索佳實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電冰箱增加了陜西寶雞長嶺冰箱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冷柜增加了嘉興德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手機也增加了14家企業。
“不僅家電龍頭企業,中小企業也嶄露頭角。”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徐東升說,“家電下鄉已經相對成熟,中小家電企業也可以贏得發展。”
安徽尊貴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廣友談起家電下鄉,感慨良多。他說:“如果沒有家電下鄉,我們中小冰箱企業的生存都有問題。而最近一個多月,我們的產品根本來不及入庫,下了生產線就直接銷售了。”
奧馬冰箱國內營銷副總經理楊密說,中標家電下鄉為中小品牌在農村市場銷售起到了宣傳作用。“中標后,大企業與小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下一步比拼的是如何有效地開展渠道建設和零售工作。”
面對低迷的出口市場,以及國內一二級市場的飽和,家電下鄉無異于久旱逢甘霖般讓家電企業歡欣鼓舞。其實,多年來農村市場并不缺乏關注的目光,但一直難以形成規模。
“農村市場相對分散,消費層次不高,但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成本卻比城市高許多。”徐東升說,“相同的家電產品在農村的售價要普遍高于城市。”隨著家電下鄉政策的深化,制約農民家電消費的因素開始逐步緩解。
首先是為農村開發出適銷對路的家電產品。“以前,農村家電需求量少,家電制造企業改變生產線和產品設計的成本較高。”徐東升說。家電下鄉既帶動了銷售也引入了競爭,為贏得農村消費者的青睞,家電企業積極為下鄉家電量身定制了許多創新設計。海爾專門為下鄉家電添加了防鼠、防雷設計;海信針對農村特定的消費環境專門設計了防潮、超寬電源、超強接收等適應性功能。
其次是建立健全農村銷售渠道和流通服務體系。以前農村家電銷售主要依靠個體商店,不僅銷售品種有限,商家也難以提供專業化服務。隨著家電下鄉政策的深化,生產和流通企業都開始將二三級市場的觸角向下延伸,從而更好地服務農村消費者。創維的“液晶倍增”計劃就將在全國三四級市場新增3000家銷售終端,蘇寧也在全國范圍內組建專人、專車、專業的下鄉家電配送和安裝團隊。
最后是完善售后服務保障。農民期盼家電下鄉也期盼“服務下鄉”。為配合家電下鄉工作,中國家用電器維修協會成立了家電下鄉企業維修服務工作委員會,旨在規范農村家電維修服務市場,及時掌握維修服務情況,指導維修服務工作。海信、海爾等企業也不定期組織家電維修大篷車下鄉為農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