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試圖通過政策演進的路線推演,來給出2009年置業、投資的信號:當政策底牌一一亮相,成交量逐漸回升的時候,瞅準合適的樓盤果斷出手,這樣的機會,2009年必然出現。
1月12日,在北京市兩會上,市長郭金龍針對房地產市場的核心問題,直言不諱——“你房價漲得太離奇,老百姓不喜歡你”。這樣明確、甚至有點嚴厲的官方表態,對很多正在煎熬中的開發商聽來,不啻電閃雷鳴。
在這之前,在政府“一定會保房地產”的理念支撐下,大多數京城開發商堅決不降價,捂著房子再撐一撐的心態昭然若揭,筆者接觸的諸多一線開發商都認為,樓市會在2009年的夏天重新回暖,到那個時候,賣個好點的價錢,一點問題沒有。
在這之后,這道最后的心理防線被一舉突破。結合住房部長姜偉新發表過的言論——“不許地方政府越權救市”,不僅對之前地方政府五花八門的救市政策全然否定,更徹底擊碎了房地產商的救市夢想;而南京市長在該市兩會上也發表了類似言論,這種高度統一的官方口徑,為2009年的樓市政策調控定了調子。
“不支持高房價”和“保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兩位一體,并行不悖,這種嚴謹的政策邏輯,對于2009年的開發企業和個體置業者來說,都亟須深刻領會。當全盤復蘇成為泡影的時候,市場結構性調整帶來的機會,依然給“抄底樓市”提供了些許想象空間。
以北京為例,郭金龍市長明確表示:高端的住房太多,中端住房缺乏;要解決房地產低迷的問題,必須調整房產體系。副市長陳剛則直陳,北京最缺6000~8000元/平方米的中檔房,今年全市將重點建設6000~8000元/平方米的商品房,以滿足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等一般工薪階層需求,將來中端市場的分量要占房地產總量的60%~70%之間。
對于開發商來說,政策鼓勵的方向,就是投資調整的方向。這一點,以萬科為代表的一些大開發商心領神會,已經提前布局。2008年北京銷售業績最好的地產商遠洋地產,就是抓住了中端需求,旗下遠洋?沁山水樓盤及時調整了定價策略,銷售成績一騎絕塵。
對于投資者來說,市場結構調整也同樣帶來新的財富機會。可以肯定的是,在資金壓力和市場需求變化的雙重作用下,今年一些原本定位高端的樓盤將放下身段,迎合主流中端人群來定價,這部分樓盤顯然具備長線持有的價值。
“2009抄底樓市”是不是一個偽命題?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房地產支柱產業的地位迄今仍未動搖——這也是政府嚴催開發商降價的根本原因:只有成交量回暖,交易活躍,才能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達到拉動經濟的最終目的。這種支柱地位,以及不動產價值在較長時間尺度上的保值增值能力,是2009年“抄底樓市”的底氣所在。
我們試圖通過政策演進的路線推演,來給出2009年置業、投資的信號:當政策底牌一一亮相,成交量逐漸回升的時候,瞅準合適的樓盤果斷出手,這樣的機會,2009年必然出現。
政策演進 勾勒抄底路徑
古希臘戲劇里,當劇情開始紛繁復雜、矛盾重重時,舞臺機關就會推出“解圍之神”,由神下達命令,解決矛盾。當下的樓市就如同陷入僵局的古希臘戲劇。不少開發商認為房價已經見底,不愿再降;而購房者則覺得房價依然遠遠超過其承受范圍,開發商不動真格的,抄底就免談。如果沒有第三者的介入,似乎難以打破這一局面。而政府則被雙方期待扮演“解圍之神”的角色,出臺更具力度的政策,打破觀望困局。
在連續降息,降低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和契稅,減免營業稅,對二套房貸實現有限制“松綁”后,中央政府動用了不少“神力”,推動購房消費。但在一些開發商看來,這些還遠遠不夠,并未徹底取消限制消費的障礙,甚至不如上海、重慶等地方的“土政策”有力。
在1月6日舉行的財政部、住建部四部委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王曉華表示,如果2008年政策執行得不好,可能會考慮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政策措施。這一表態,為今年的樓市新政平添了可能,但對意欲抄底的置業者,每一次更大力度的政策出臺,都意味著更有力的抄底信號釋放。當政策底牌出盡的時候,也許就是成交量回升、價格止跌企穩之日。
降息空間仍有百余基點
任志強指出,中國現有開復工商品房建筑總量約26億平方米,而去年銷售量僅為6億平方米,僅消化存量就要數年以上,因此要推動樓市需求,應該出臺更積極的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研究員易憲容認為樓市要繼續發展的根本在于降價,但政府減輕百姓購房負擔也是手段之一。降息作為減負的直接方法,對釋放購買需求有著重要作用。
去年央行已經五次下調利息,但有業內人士認為,相比美日等國接近0%的利率水平,中國目前5.94%的中長期貸款基準利率還有下調空間。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在去年底表示,今年依舊有降息可能。中銀國際的報告認為,較低的實際利率水平將有效地拉動需求。預計央行將在3~4個月內將存貸款利率再次分別下調81個基點和108個基點。
利息的下調,不僅是向市場傳遞拉動購房消費的信號,也增加了購房者的實際購買力。北京中原三級市場部副總經理宮萍以貸款30萬元20年期為例:降息后,按最低優惠利率計算月供可少支出421.8元,利息少支出10.1萬元。對于首次購買自住型房產的置業者而言,購買力提高最大。進而激發部分剛性需求購房者走出觀望,消化存量住宅。